陈抟与易学老子

2019-3-21 21:07|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732| 评论: 0

摘要: 陈抟以《老子》学术为主、兼融道家易,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是一位道门高隐和学术大师。他好读《易经》,从事《易》学研究,陈抟能预知人意 ...
      儒道老祖,陈抟(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陈庄村))或云普州崇龛县(今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或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易学道经大成者。 
      拜麻衣道者为师,好读《易经》,从事《易》学研究,陈抟能预知人意,常自号扶摇子。著有《胎息诀》、《指玄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先天方圆图》(即《先天图》)、《太极阴阳说》、《太极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指玄篇》81章,阐述引导养生及使水银还成丹的事情。宰相王溥也撰写了八十一章来笺注《指玄篇》的要旨。 
    《正易心法》的注文中,陈传继承先秦两汉等道家易思想,在引用《列子·天瑞篇》的说法,以《老子》“视之不见”的道来解释《周易》所谓“易”,说: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易者,希微玄虚凝寂之称也。及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   
    《易龙图序》是陈抟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卷前有作者自序云“龙马始邓负图出於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前,今存已合之位,或疑之以陈其未合之数耶。於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且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陈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优羲合而用之,仲尼黜而形之。今略述其概焉”,是《易》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它在中国道教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以“易图”建构各学科的框架体系,还是以易理为指导思想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走向,都对中华文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先天方圆图》主要指的是乾坤坎离的图式,是其象学代表。据宋史记《朱震传》记载,邵雍的《先天图》即传自陈抟。  
     《无极图》是丹道养生的符号图式。     
      陈抟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子》(即《道德经》)为主、兼融道家“易”;其学术思想的主要来源《老子》“专气致柔”等语句典要,这也是隋唐内丹道流也多征引的。  
      从《老子》等书中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老子》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   
       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 做到既“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陈传将内丹理论系统地建立在对《老》与道家易的阐发上,他以老庄易相发明的思想方法,深受先秦道家与王弼及唐人的影响。
      陈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六百多首诗。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其作 。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