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理气剂 凡以行气或降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本类方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逸者行之”“高者抑之”的原则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气机升降失常可分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类。气虚证和气陷证的方剂已在补益剂中介绍。本章方剂主要适用于气滞和气逆的证候。气滞即气机阻滞,多为肝气郁滞或脾胃气滞,治宜行气以调之;气逆即气机上逆,多见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治当降气以平之。故本章方剂分为行气剂与降气剂两类。 使用理气剂首先应辨清病证的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如气滞实证,治当行气,误补则气滞愈甚;如气虚之证,当用补法,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其次应辨清有无兼证,若气滞与气逆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结合应用。此外,理气剂中用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津,助热生火,慎勿过剂,或适当配伍益气滋阴之品以制其偏。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或有出血倾向者,或孕妇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均应慎用。 复习思考题 1.治疗气郁证与气逆证的组方遣药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越鞠丸可以“五药治六郁”?临证应如何变化运用? 3.柴胡疏肝散如何体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 4.金铃子散用酒“调下”之意为何? 5.瓜萎薤白白酒汤为何被称为治疗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的基础方? 6.半夏厚朴汤中配伍苏叶的意义是什么? 7.通过组方用药分析枳实消痞丸“消大于补”“寒大于温”之特点。 8.苏子降气汤中当归、肉桂有何配伍意义? 9.厚朴在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厚朴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苏子降气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 10.定喘汤中麻黄与白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其配伍特点之“以适肺性”? 11.人参在枳实消痞丸、四磨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中各有何配伍意义?通过用药配伍阐述各方之配伍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