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2019-11-29 09:52|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41| 评论: 0

摘要: 白 芍 Báishá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 ...

白 芍 Báishá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微苦、酸。以质坚实、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药性】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用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中漏下等,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等养血、止血药同用。

2.自汗,盗汗 本品有敛阴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配伍温经通阳的桂枝,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用治虚劳自汗不止,常配伍黄芪、白术等;若阴虚盗汗,可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3.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伍当归、柴胡等补血、疏肝药,如逍遥散(《和剂局方》);本品也可调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可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治疗痢疾腹痛,可与木香、黄连等清热燥湿、理气药同用,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治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肝阳上亢之常用药,常配伍牛膝、代赭石、龙骨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煎服,615g。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多生用,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两者性均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阴血亏虚,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单萜类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芍药苷元酮,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内酯ABC;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鞣质类成分: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右旋儿茶素;酚类成分:丹皮酚。《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芍药苷 (C23H28O11)不得少于1.6%,饮片不得少于1.2%

2.药理作用 本品总皂苷有抗肾损伤、抗肝损伤、抗脑缺血的作用,水煎液具有镇静、抗抑郁、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水煎液与总皂苷均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水煎液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当归下一篇:阿胶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