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疫”“湿毒疫”……为何专家说法不同?仝小林: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新冠肺炎 从武汉大规模疫情暴发到如今各地的零散疫情,需把握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辨别新冠肺炎的寒温属性,以中医思维指导临床诊疗—— “寒湿疫”“湿毒疫”“湿热疫”“浊毒疫”……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对于新冠肺炎的诊疗分析屡见报端,也因此引起不少百姓的困惑:为什么同一种疾病,中医专家的说法不尽统一,即使同一位专家,其前后的说法也有不同。 针对民众关心的话题,《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了曾赴湖北武汉、吉林长春、河南安阳和郑州一线抗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 新发疫病给中医认知带来挑战 新冠肺炎具有广泛性、变异性、隐匿性、复杂性等特点,给中医认识和治疗新冠肺炎带来了诸多挑战。 记者: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新冠肺炎? 仝小林: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清代《时病论》也载:“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时也”。 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意识到,时病主要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异常的气候变化现象)有关,是一类“因四时不正之气”引起的季节性疾病,如伤风、风寒、风热、中暑、暑泻、秋燥、冬温等。而疫病与时病不同,疫病因感染“异气”(也称“戾气”)所致,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黄帝内经》中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可见古人对于疫病的特点早有认识。 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染病,因此当属疫病。 古人把疫病与季节性关联强的,叫做时疫。而新冠肺炎一年四季皆发,显然与时疫不同。 “时疫”的季节性很强,与“六淫”有密切关系,而新冠肺炎却是一年四季皆在流行。并且“六淫”也不是新冠肺炎发生的必要条件。如有些密接、次密接人群,由于没有单独的隔离房间,和无症状感染者处在同一房间而感染,这说明疫病的发生与“六淫”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新冠肺炎是“疫”,但又区别于“时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这样我们就搞清了新冠肺炎的基本属性。 记者:您先后到过湖北、吉林、河南等多地抗疫,在您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以往发生的传染病相比有什么特点?对比以往发生的传染病,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冠肺炎吗? 仝小林:通过两年多的抗疫实践,目前看来,我认为新冠肺炎具有广泛性、变异性、隐匿性、复杂性等特点,这些新出现的疫病特征在既往的大规模传染病中是没有的,也给我们中医认识和治疗新冠肺炎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是广泛性。新冠肺炎在短短的3个月内就波及了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瘟疫都传播得更快、更广。纵观全球及我国的疫病史,从来没有哪一次瘟疫的传播有如此的广泛性。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在看待这次疫情时,必须是全球视野、全方位关照,要从中医药视角系统全面地分析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的特点,找出差异,总结世界各地中医抗疫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实事求是地从中医角度为新冠肺炎定论。 二是隐匿性。新冠肺炎传播有极强的隐匿性,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这给中医提出了新的课题:没有症状,这样的感染者怎么防、怎么治?在大范围集中暴发时,如何迅速判清疫病的发展主线,如何抓住核心病机,制定适合广大人群的综合防治方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是变异性。从我在三省九市诊治过的新冠肺炎患者来看,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感染人群的临床表现有同亦有异。与2020年武汉病人的寒湿俱显相比,2021年吉林通化和长春的病人则寒多湿少,2022年河南的奥密克戎患者则化热化燥较多、较快,胃肠道症状少。这些差异的出现,除了发病地域不同、发病人群不同外,病毒毒株的变异亦是重要因素。 四是复杂性。与主要发生在冬春的流行性出血热(黑线姬鼠传播)和主要发生在夏秋的乙型脑炎和疟疾(蚊虫传播)相比(主要是因为病原体或传播媒介的活跃程度受气候影响较大),新冠肺炎的流行在地域上遍布全球、在季节上横贯四季。与SARS(非典)、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病急、热度高、传变快相比,新冠肺炎的起病相对较缓,无热、低热患者较多,高热患者较少,传变较慢,累及的脏器较多。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的毒力渐低、传染性渐强。 对于新冠肺炎的中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每次经验的总结,必然会不断深化、更加全面。由于发病地域、发病季节,以及感染毒株的不同,患者表现出了不同的证候,进而产生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正常表现。待整个疫情结束之后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目前还不是下最终结论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