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病证推拿●五官科病证●失喑

2023-6-6 17:17|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93| 评论: 0

摘要: 失喑 失喑,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失喑,发病急,猝然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慢性失喑,病程长,声音嘶哑,音质暗淡,发声易倦,不耐久言。 【病因病机】 急性失喑多为外感所致,风寒外袭,内束于肺,或风热外袭, ...

失喑


失喑,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失喑,发病急,猝然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慢性失喑,病程长,声音嘶哑,音质暗淡,发声易倦,不耐久言。


【病因病机】

急性失喑多为外感所致,风寒外袭,内束于肺,或风热外袭,壅遏肺气,气机不利,寒热之邪结于喉窍,阻滞脉络,以致声户开合失利。慢性失喑常由内伤所致,多言久歌,耗气伤津,气耗则声门鼓动乏力,津伤则声户滋润无源。久喑不愈,以致脾肺气虚,则声户失养,关闭不全;耗伤肾气,声户无以温养,则萎弱松弛,不能关闭。甚者咽喉脉络受损,可致气血瘀滞,声户肿胀不消,或形成小节、息肉,妨碍发音而为喑。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

1.治疗原则 宣肺开音。

2.手法 一指禅推法、拿法、按法、揉法等。

3.取穴与部位 风池、哑门、水突、人迎、扶突及咽喉局部。

4.操作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侧后方,用拿法或按揉法依次作用于风池、哑门穴,每穴各12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或坐于其头侧方,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依次作用于水突、人迎、扶突等穴,以咽喉局部温热感为度。

(二)随证加减

1.急性失喑 急性失喑又分风热侵袭和风寒外袭两种证型:①风热侵袭:病初起,喉内不适,干痒而咳,音低而粗,声出不畅,或喉内有灼热疼痛感。全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肢体困倦,骨节疼痛。舌边微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局部检查可见声带红肿。②风寒外袭:猝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有咽喉微痛,吞咽不利,咽喉痒。全身症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1)治法 清热散寒,宣肺开音。

2)手法 一指禅推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等。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大椎、合谷、尺泽、列缺、阿是穴等。

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按揉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1分钟;点按阿是穴,推抹喉结两旁。风热者,再加按揉曲池、合谷穴,每穴1分钟,点按商阳、少商等穴,手法由轻至重。风寒者,再加点按、按揉合谷、尺泽、列缺等穴,手法宜稍重,使患者有得气感。

2.慢性失喑 慢性失喑又分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及气滞血瘀三型:①肺肾阴虚:声音低沉费力,言语不能持久,甚至嘶哑,日久不愈。言语过多、劳累过度后症状加重。全身症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检查可见声带微红肿,边缘增厚。②肺脾气虚:声嘶日久,劳则加重,语言低微难以持久。全身症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唇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缓而无力。检查可见咽喉黏膜色淡,声带松弛无边,闭合不良。③气滞血瘀:声嘶日久,喉内不适,有异物感,常做“吭嗒”以清嗓,胸闷。舌质暗,脉涩。检查可见声带暗红,有小节或息肉,常有黏膜附其上。

1)治法 健脾益肺,利喉开音。

2)手法 一指禅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擦法等。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肺俞、肝俞、肾俞、肩井、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4)操作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拿两侧桥弓、肩井穴,时间35分钟;擦阿是穴,以透热为度。肺肾阴虚者,再加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作用于肺俞、肾俞、合谷、曲池等穴,每穴1分钟,手法宜轻柔。肺脾气虚者,再加捏脊,从下到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足三里、合谷等穴,每穴1分钟,擦肺俞、脾俞、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气滞血瘀者,再加一指禅推膻中、中府、尺泽穴,重点按揉阿是穴,并推抹喉结两旁,时间35分钟。


【注意事项】

1.科学用嗓,切忌大声喊叫和久言多歌。

2.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疗效评定】

1.治愈 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

2.好转 ①急性失喑:发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及喉部其他部位充血肿胀减轻。②慢性失喑: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减轻,喉部体征改善,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缩小。

3.未愈 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推拿治疗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