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1.内科治疗 ①一般处理:绝对卧床,保持安静,维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②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和出血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环节。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或血浆白蛋白。③调控血压:一般老年脑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压,而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年龄、血压情况、出血原因和发病时间等决定是否采取降压治疗。④止血:不推荐常规使用,若合并消化道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时,可针对性予以止血药物治疗。⑤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症、方法和时机选择目前尚无一致性意见,主要根据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和患者年龄、意识状况、全身状况而定。通常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①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②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③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④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 3.康复治疗 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 1.针灸治疗 ①闭证:治宜醒脑开窍,泄热祛痰。用毫针强刺激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先用三棱针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再刺人中、太冲、丰隆。②脱证: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如见内闭外脱之证,可先取人中强刺激,再针足三里、气海以调其气。 2.心理指导 卒中后抑郁是脑出血常见的功能障碍,可发生于卒中后各时期。积极引导患者认识疾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减少孤独感,缓解抑郁、焦虑状态,指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临证备要】 1.辨证与辨病结合 脑出血急性期,绝大多数表现为中风之阳闭。脑出血量少,或未迫入脑室,未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功能,无明显意识障碍,以头痛、呕吐发病,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神经体征时,可按照中经络辨证。脑出血量大,或迫入脑室,或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功能,或累及下丘脑,意识障碍明显,呈昏迷状态,伴体温升高、脉搏有力、面色潮红、血压升高、有抽搐、鼾声者,可按中脏腑闭证辨证。若病情危急,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大汗淋漓、二便失禁时,则按脱证辨证治疗。 2.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是否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历来有争议。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脑出血急性期可以提高疗效,有利神经功能恢复,符合中医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和治血必先以祛瘀为要的理论。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法应用的时间窗、药物的选择以及药物剂型、用量。张学文教授认为在脑出血急性期及时、适当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益的。一般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三七3~6g,花蕊石15g,川牛膝15g,丹参15~18g。 3.开窍药物的应用 颜德馨教授认为,中风的发生虽在顷刻之间,然气血逆乱起源于最初的气血失调,继而的气血乖违。神昏而烦躁者常投安宫牛黄丸,神昏而抽搐者用紫雪丹,神昏而惊惕者用至宝丹,“三宝”为常备之抢救用药,能体现降火泄热、息风潜阳、开闭宣窍的综合救治方案,用药得力,抢救及时,成功率可明显提高。 【预防调护】 脑出血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高血压。平素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若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者,应重视有脑出血的可能。未病之时,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注意调情志、慎起居、节饮食,以防止卒中和复中。既病之后,应加强护理,遇中脏腑昏迷时,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以防由闭向脱转化;加强口腔护理;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炼;长期卧床者,防止发生褥疮。 【名医验案】 关某,女,65岁。主诉及病史:以突然昏仆、右半身不遂、失语3天入院。起病急骤,发热,昏迷,右半身不遂,失语,口唇干,舌痿苔薄黄腻,脉滑数有力。入院查:昏迷,体温38.5℃,血压150/90mmHg,右偏瘫为完全性弛缓性瘫痪,右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腰穿脑脊液为血性,压力为270mmHg。西医诊断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辨证属中脏闭脱,以阳闭为主。治宜化痰通腑,清心开窍。 处方:全瓜蒌3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生大黄10g,芒硝6g(分冲),菖蒲10g,郁金10g。 二诊:上方服7剂,同时采用清开灵40mL兑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患者仍昏迷,颈强直,牙关紧,但身热已退,大便已通。舌质红,苔薄黄干腻,脉细弦滑数。改用育阴息风化痰之剂。 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牡蛎30g(先煎),夏枯草15g,钩藤30g,菊花10g,天竺黄6g,胆南星10g。 三诊:上方连服3剂,并服牛黄清心丸,每次1丸,日两次(鼻饲),于昏迷12天后神志转清。以后又用育阴益气、活血通络之剂治疗1个月,遗留有右侧轻偏瘫,可以扶杖步行,言语不清而出院。 按语: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在本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在标为痰瘀内阻、风火相煽。此例患者为中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中焦被痰热湿邪阻滞,不能升清降浊,影响气血运行布达,对半身不遂康复极为不利。考前人治中风用三化汤(厚朴、枳实、大黄、羌活)通腑泻热,除滞降痰,方用化痰通腑饮加减化裁。度过急性期,痰浊实邪已祛,本虚之象渐显,或气虚血瘀,或肝阳上亢,或虚风内动,抓住病机之本,运用平肝息风、益气活血等法而善后调理。 [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医老年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