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Chuānbèimǔ(《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 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 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以整齐,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甘,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应用】 1.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肺化痰,又味甘质润而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治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急救仙方》)。 2.瘰疬,疮毒,乳痈,肺痈 本品苦微寒,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之功。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热毒壅结之疮疡,乳痈,常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可与桔梗、紫菀等同用,共奏清肺化痰消痈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冲服,1次1~2g。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川贝碱,西贝母碱,青贝碱,松贝碱,松贝甲素,贝母辛,贝母素乙,松贝乙素,梭砂贝母碱,梭砂贝母酮碱,川贝酮碱,梭砂贝母芬碱,梭砂贝母芬酮碱,岷山碱甲,岷山碱乙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27H43NO3)计,不得少于0.050%。 2.药理作用 川贝母所含生物碱、总皂苷部分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母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有降压、解痉、止泻作用,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扩大瞳孔。大量川贝碱能麻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运动。西贝素有抗乙酰胆碱活性,醇提取物能提高实验动物耐受常压缺氧的能力,从而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此外,尚有一定的镇痛、催眠作用。 附药:平贝母、伊贝母 1.平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煎服,3~9g;研粉冲服,1次1~2g。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伊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或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的干燥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煎服,3~9g。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