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黄帝内经·灵枢》八十一篇之二十)

2020-2-11 21:32|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853| 评论: 0

摘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 ...
五邪译文

  病邪在肺,就会皮肤疼痛,并发寒热,气上而喘,出汗,咳嗽时牵动肩背痛。治疗应取胸侧的中府、云门穴,背上第三椎骨旁的肺腧穴,先用手使劲按穴位,等到病人感觉舒服一些,然后再针刺其穴。也可取缺盆穴来针治。

 

  病邪在肝,就会使两肋里面疼痛,寒气在中焦,淤血在内,小腿关节部经常肿胀,容易抽筋。治疗应取行间穴来导引胁下邪气下行,补三里穴来温中焦,针刺淤血脉络来散除淤血,取耳朵间的青脉,来消除小腿关节部的抽筋。

 

  病邪在脾胃,就会导致肌肉疼痛。如果病人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就会内热,常有饥饿的感觉;如果病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就会内寒,有肠鸣腹痛等症状;如果阴阳都有余或都不足,就会有内寒内热等各种症状。这些病症都取足三里穴调治。

 

  病邪在肾,就会骨痛、阴痹。所谓阴痹,就是疼痛不定,用手按摸又找不到疼痛所在,且伴有腹胀腰痛,大便困难,肩、背、颈项疼痛,时常昏眩等症状。治疗应取涌泉、昆仑穴,看到有淤血现象,可以在血络上针刺放血。

 

  病邪在心,就会心痛,常有悲伤的感觉,时常眩昏仆倒。治疗应先察病症是虚是实,取本经的腧穴来调治。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