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9) 筑宾 Zhùbī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 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阴维脉郄穴。 (10) 阴谷 Yīngǔ[定位]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 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 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 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萎、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肾经合穴。 (11) 横骨 Hénggǔ[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 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 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12) 大赫 Dàhè[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 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 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萎、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13) 气穴 Qìxué[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 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萎、不育症。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14) 四满 Sìmǎn[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 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15) 中注 Zhōngzhù[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 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16) 肓俞 Huāngshū[定位]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