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水灸与内灸

2020-5-20 16:47|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371| 评论: 0

摘要: 不用艾,不用火,将某种物质涂在施灸部位以收到灸治的效果,这就是天灸、水灸与内灸。其中涂敷毛茛等植物刺激性物质使病患疼痛穴位皮肤起泡,近似于与烧灼灸法的作用,近世又称发泡疗法。水灸和内灸是用大蒜的 ...

不用艾,不用火,将某种物质涂在施灸部位,以收到灸治的效果,这就是天灸、水灸与内灸。其中,较多的是涂敷刺激性物质,涂后往往使病患疼痛部位或穴位皮肤起泡,近似于与烧灼灸法的作用,近世又称发泡疗法。

(一)天灸: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该书载:“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又《风俗通》载八月朔日,“以露调朱砂,蘸小指点额,去百病。”《本草纲目》露水条曰:“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瘵,谓之天灸。”清·顾禄《清嘉录》云:“八月朔日, 早起取草头露磨墨,点小儿额腹。以祛百病,谓之天灸。”这种点朱或者涂墨的天灸,在其他书中也有记载,它是古代的民间习俗,意在消灾祛病。但不一定都起作用。

确能收治病之效的,是涂敷刺激性物质的天灸,这种天灸又叫做自灸、“药物灸”、“发泡灸”。如《针灸资生经》记载:“乡居人用旱莲草捶碎,置在手掌上之劳宫穴 ,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能愈疟。”《梦溪笔谈》讲到石龙芮时说:“陆生亦谓之天灸,取少叶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也。”据李时珍说,陆生石龙芮是毛茛。《本草纲目》“毛茛”条记载:“山人截疟,采叶挪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为天灸、自灸。”

天灸、水灸与内灸

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的新鲜全草捣成糊状,放入直径约4厘米的酒杯内,平杯口为度,不要压紧,然后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约一小时左右,病人觉局部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即应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的深黄色水泡。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泡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但不要用凡士林纱布处理)。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二)水灸:是用大蒜等涂擦脊背的办法。《理渝骈文·续增略言》云:“痨瘵用大蒜擦脊梁,名水灸。”又云:“治痨病人未全虚者,水灸法:用白鸽粪、净灵脂、白芥末各五钱,生甘草二钱,末。加大蒜五钱同捣,入醋化麝一分,摊脊上,皮纸盖一炷香七日一灸。”

(三)内灸:出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将大蒜“合皮截却两头吞之,名为内灸;《本草纲目》记载较详: “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梦人教每日食大蒜三颗,初服遂至瞑眩吐逆,下部如火。后行人教取切片,合皮截两头吞之,名曰内灸,果大效也。”

在上述三种不用火的灸法中,有两种是用大蒜的。再结合前述隔蒜灸法的广泛应用来看,大蒜在施灸中的确很重要,难怪吴尚先主张用贴蒜来代替灸法。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