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

2021-3-2 11:08|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06| 评论: 0

摘要: 心 衰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古有心衰、心水之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医参》则云: ...
心 衰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古有心衰、心水之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医参》则云:“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病位在心,病性以虚中夹实为主。
   本病无性别差异,以老年人多见,四季均可发病。
   西医学的心力衰竭可参照本节进行救治。
   【病因病机】
   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内外二因交互作用于心体,造成心体受损,心用衰耗,血脉失用而成。
   1.邪实犯心 外在风湿热毒,乘虚内侵,壅滞于心脉之中,直犯心体,或内在五邪,壅遏血脉,心用负重不堪,或药毒人血,直伤心休,或水饮内盛,上凌于心,均可导致心体受损,心之“气力衰竭”而成心衰。
   2.心阳耗脱 年老体衰,或久病心阳失养,或素体心阳亏损,复因劳累、误用攻伐等损伤正气,造成心之阳气日渐耗损,心之运血行脉之功受累,发生心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病人以呼吸困难,心悸烦躁,尿少,下肢水肿,乏力,干咳或咯血,多汗,胁胀痛为主症。既往多有心痹、猝心痛、痰饮、肺胀、头痛、眩晕、消渴等病史。
   2.多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面唇青灰或紫绀,四肢不温,皮肤湿冷,爪甲紫暗,颈脉怒张,心音低弱或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或哮鸣音,舌质暗淡或青紫,舌下脉络迂曲,粗大色紫,脉疾数,或促,强弱不一。
   二、证候诊断要点
   心衰病人多为虚实错杂,需详加分辨。西渐 游 ,贴荣 严表 
   1.实证 尿少,浮肿,脘腹胀痛,唇甲紫绀,脉弦涩或沉结。兰
   2.虚证 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肢冷畏寒,甚则心悸不止,张口抬肩,烦躁不宁,大汗,四肢厥冷,或见五心烦热,两颧泛红,咽干口燥,舌淡苔白厚,或舌边尖红少苔,脉虚数无力,或沉微、结、代。
   三、鉴别诊断要点
   1.气胸 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干咳,汗出,口唇爪甲青紫,患胸饱满,叩之如鼓,患侧呼吸音消失,多无尿少水肿。胸透等检查可鉴别。
   2.哮病 多有反复发作史,喉中哮鸣如吼,心脏多正常,两肺满布哮鸣音,青年人多发。心衰常有头痛、眩晕、心脏病病史,夜间多发,难以平卧。胸透、心脏体征、心功能有助鉴别。
   四、相关检查
   胸部X线示心脏扩大,肺问质水肿,肺门淤血。心电图多示 ST 段和 T 波改变。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衰诊断价值大且无创。中心静脉压或肺楔压升高,心脏指数降低。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体位:应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自然下垂,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病情重,气道分泌物多者,以75%酒精湿化后吸人。
   3.监测生命体征。
   4.避免情绪紧张,少语,少食多餐,少盐,控制饮水量。,产工销器
   二、辨证救治
   (一)实证
   1.痰瘀内阻
   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肢体浮肿,按之没指,双下肢为甚,面色晦暗,口唇、爪甲青紫,胁下癜块,咳嗽痰多,甚则咯血,颈脉怒张,舌紫暗,体大有齿痕,苔腻,脉沉涩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血瘀阻,脉道不利,水瘀互结。
   【治法】化瘀利水。
   【处理】
   (1)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药用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炙甘草、枳壳、川芎、赤芍、柴胡、牛膝、桂枝、泽泻、茯苓、桔梗、白术。”
   加减法:气滞明显,加青皮、乌药。水湿壅盛,加泽泻、通草。
   (2)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六神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丹口服。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
   (3)针灸疗法:取列缺、内关穴,毫针刺,用泻法。
   (4)其他疗法:双肺俞、厥阴俞,取肝素 2ml,加注射用水2ml,每穴 1ml 注射。内关、神门、膻中、肺俞,用醒脑静注射液1ml,分别注射。
   2.痰水凌心
   建人心悸气短,咳吐痰涎,胸脘痞满,口干渴,不欲饮,尿少浮肿,颜面虚浮,舌质暗淡,体大,有齿痕,苔白滑或厚,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水内聚,凌心射肺,心气衰竭。
   【治法】豁痰利水。
   【处理】
   (1)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皂荚丸,药用葶苈子、大枣、皂角等。
   加减法:心烦痰黄,加黄连、瓜蒌以泻热除烦;心悸气短,浮肿尿少,加五加皮、六神丸以强心利水;阳虚明显,可合用真武汤;伴瘀血见证,加用丹参、川芎等。
   (2)中成药:灯盏细辛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
   (二)虚证
   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全身浮肿,尿少,脘腹胀满,肢冷畏寒,腰膝酸软,食少恶心,舌淡体大,有齿痕,苔白润,脉沉无力,或数疾、结、促。
   【证机概要】心肾阳气虚衰,水饮内泛外溢。
   【治法】温阳利水。
   【处理】
   (1)方药:真武汤加葶苈子、黄芪。药用附子、茯苓、白术、白芍 生姜、葶苈子、黄芪等。
   加减法:伴阴虚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兼瘀血证,加苏木、川芎、丹参。、
   (2)中成药:参附注射液20~60ml,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5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
   (3)针灸疗法:大艾炷灸神阙、关元。
   【综合诊疗】
   心悸不止,喘促,烦躁不安,大汗出,四肢厥冷,尿少浮肿,脉沉微疾者,为气脱阳微,急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灌服参附龙牡汤加山萸肉。必要时予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喘促突出,张口抬肩,可用氨茶碱1ml(2mg)于定喘、喘息穴穴位注射。神昏不语,予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
   【预防与调护】
   1.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饮食、情志调节,避免劳累及感受外邪,尤其要注意低盐饮食,适当控制液体人量。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4.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
   5.保持给药通路和气道通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高热下一篇:肺衰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