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急症●痛经

2021-3-15 09:53|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573| 评论: 0

摘要: 第二节 痛经 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而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二节 痛经

   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而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救治。
   【病因病机】
   1.肾虚血亏先天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损伤肾气,以致冲任精血亏少,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气郁血结,或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寒、热、湿邪,邪客冲任,与血相搏,瘀结胞中,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致成痛经。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有经行腹痛的病史,或有精神过度紧张、经期产后受寒等病史。
   2.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至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
   二、证候诊断要点
   1.虚证 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2.实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冷痛,或灼痛,拒按,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块下痛减,舌暗,或有瘀点,脉涩。
   三、鉴别诊断要点
   1.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发现孕囊或包块。妇检宫颈有摇举痛,后穹隆穿刺阳性。内出血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痛经虽然疼痛剧烈,但无妊娠征象。
   2.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在腹痛的同时,有妊娠体征,B 超可以协助诊断。
   四、相关检查
   1.妇科检查 功能性痛经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少数患者可有子宫极度屈曲,宫颈口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骶韧带可有触痛性结节,或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多呈子宫均匀性增大,压痛;慢性盆腔炎者有盆腔炎症的征象。
   2.盆腔B超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有帮助。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痛经疼痛剧烈时必须及早处理,可采用如外敷、针灸等各种方法,以止痛为先。
   患者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生冷刺激。精神放松,消除对痛经的紧张、恐惧心理。
   注意经期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二、辨证救治
   1.虚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机概要】先天肾气不足,冲任精血亏少,胞脉失养,不荣而痛。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处理】
   (1)方药:调肝汤为代表方,药用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甘草、山药、阿胶等。
   加减法:腰酸痛剧者,加杜仲、寄生、狗脊补肝肾,强腰脊;痛引两胁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行气止痛;月经量少者,加鹿角胶、枸杞、熟地补肾填精养血。
   (2)中成药:鲜姜注射液4ml,即刻肌注,适用于寒痛伴呕吐者。
   (3)其他疗法
   针灸:针刺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诸穴浅刺。气血虚弱者加血海、膈俞、关元;呕吐者加内关,中强度刺激。寒证者加艾绒温针。
   艾灸:艾条点燃后,在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穴位上,由远而近,慢慢烘烤,令穴位局部红润,温热舒适为宜。
   火罐:取关元、肾俞,呕吐加内关或中脘,拔火罐。
   外敷:暖脐膏敷于神阙或关元穴,从经前7天起敷至经净。
   推拿:患者仰卧,医者位于其右侧,自膻中至中极,抹其任脉,继之顺摩少腹部约5分钟,再指推、按揉胃俞、足三里、气海、关元、中极,推运中脘,振关元,拿揉血海、三阴交,然后令其俯卧,按揉脾俞、膈俞、肾俞及八髎穴,擦八髎穴及腰骶部。
   2.实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冷痛,或灼痛,拒按,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块下痛减,舌暗,或有瘀点,脉涩。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或寒热湿瘀,瘀阻冲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处理】
   (1)方药: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药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
   加减法:痛经剧烈伴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半夏降逆止呕;便溏者,加巴戟天、白术温阳健脾。寒凝血瘀者小腹冷痛,加艾叶、小茴香,或用温经汤;热瘀者小腹灼痛,口渴舌红,加丹皮、栀子,或用清热调血汤。
   (2)中成药:月月舒: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痛经。金佛止痛丸:行气止痛,舒肝和胃,祛瘀生新,用于气滞血瘀痛经。田七痛经胶囊: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寒凝血瘀痛经。调经益母片:调经活血,祛瘀生新,用于血瘀痛经。血府逐瘀胶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痛经。延胡索片:行气止痛。
   (3)其他疗法
   针刺:气滞血瘀取气海、太冲、三阴交;寒湿凝滞取中极、水道、地机,用泻法。热痛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中强刺激,不留针,血海穴摇大其孔,以泻邪热。
   艾灸:取中极、水道、地机,以雷火神针灸条,用雀啄悬灸法,逐穴施用,直至痛止,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耳针:寒痛取神门、内分泌区、生殖区;热痛取神门、子宫;气滞血瘀取子宫、皮质下区、肝区、肺区。经前3~5 天起埋针。
   外敷:麝香痛经膏穴位外贴。痛经发作时或经前3~7天,将膏外敷于气海、关元、三阴交或腹部疼痛部位,1~3日更换1次,痛经消失后除去,以行经时用效果最好。
   中药保留灌肠:瘀血实证痛经用三棱、莪术、赤芍各15g,丹参30g,皂角刺12g;湿热蕴结痛经用红藤、败酱草各 15g,紫草 20g,黄柏、丹皮各 12g,延胡索 10g,煎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期停用。
   推拿:患者仰卧,推、揉气海、关元、中极,摩腹部。气滞血瘀者拿揉章门、期门,掐太冲;寒湿凝滞者加按大椎,拿风池,按揉曲池、丰隆。
   激光穴位照射:双侧三阴交、子宫穴,每穴照射3~5分钟,经前5天每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中药离子导人: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当归、川芎各10g,浓煎取汁。每次用药液50m,倒人纱布中,敷在下腹痛处,通过直流电离子透人理疗仪导人体内。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用于治疗瘀血性痛经。
   【综合诊疗】
痛经为妇科痛证、急症之一,中医药对于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痛经,具有肯定的疗效。而近年来发病率具明显上升趋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顽固、重症、进行性的痛经,是中、西医均认为较为棘手的问题。因为其可导致不孕,故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目前本病已成为妇科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激素假绝经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如类美通、达那唑、米非司酮等为临床常用药物,短期使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远期疗效不满意,以及影响受孕等问题。中医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能迅速缓解症状,巩固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并能调整卵巢功能,不影响受孕。手术前服用活血化瘀之品,能软化异位结节,松解粘连,降低手术难度。术后服用,既有助患者康复,又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预防与调护】
   1.注意经期起居调摄,勿过劳累。注意保暖,避免经期受寒、冒雨、涉水、游泳、饮冷等,以防寒凉滞血,造成经行不畅,不通而痛。
   2.适度调理情志,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气机畅达,经血流通,减轻痛经。
   3.防治痛经,须掌握治疗时机,一般于经前3~5天开始用药。虚性痛经者可在平时服用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乌鸡白凤丸等补益中成药,经期采用煎剂调理。痛经治疗之后应注意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