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回复: 0

属于“国家战备药”和“军队特需药”的五个中药方剂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昂萌 于 2025-8-16 18:08 编辑

有些药,平时你可能在药房里根本找不到,却在国家的仓库里静静躺着。它们不打广告、不进超市、不上热搜,却是关键时刻保命的底牌。

这些药,不是给普通感冒准备的,也不是用来调理亚健康的,它们在军队、国家级应急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咱们就聊聊五个中药方剂——它们低调得像隐士,却是国家的“压箱底”。

真要较起劲来,它们不仅是药,更是凝结了中医千年智慧的一种战略储备。你以为的“草药包”,其实早就被列入国家战备清单,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能比西药注射液更快发挥作用。

(一)谁能想到,这些药不是老百姓常规用的?


很多人一听“中药方剂”,第一反应是“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清热解毒”,但你要是去查一下军队后勤医学研究院的资料,会发现有一类方子,专门为特殊环境、极端条件和突发战备准备的。它们不是给日常用的,而是给“非常时期”用的。

有的方子是为了高原缺氧研发的,有的是应对战创感染的,有的是解决突发高烧、毒气中毒的,还有的用来稳定情绪、强心定神。这些药不是说说而已,是在实战演习、地震救援、边防部署中反复验证过的。

别看它们名字土得掉渣,什么“黄连解毒汤”、“生脉散”、“大黄附子汤”,但它们在特种部队、野战军、边防哨所、野外战场的地位,可比什么进口药强多了中医以整体观念入药,以天人相应为指导,这在极端环境下反而更有优势

1.说起“黄连解毒汤”,你可能低估它了

别以为“黄连解毒汤”只是个清热药,它可是国家一级储备中药方剂,在军队急性中毒、细菌感染、大面积高热中都能派上用场。它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药组成——全是苦的,入口就像啃了颗生黄瓜泡在辛辣水里。

但它的功效,不仅仅是“清热泻火”。更关键的是它能在突发细菌感染引起的系统炎症中,迅速控制体温、清除毒素,防止病情恶化。现代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在伤口感染、烧伤败血、热毒炽盛的情况下,它能迅速抑制毒素扩散,这在野外医疗、边防战斗中,简直是救命稻草。

2.生脉散,别被名字骗了,它可不只是“养点气”

“生脉”——听着像是老年人用来补心气的,其实这玩意儿是军队特需药里排名靠前的“核心方”。它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是典型的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经典方。

但你知道它最厉害的地方在哪儿吗?在于它能在高原缺氧、极度疲劳、失血脱水的状态下,迅速恢复心肌功能、维持血压稳定。现代研究证明,它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低血压性休克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特种兵在高原训练时,常常带着生脉散颗粒,一旦出现头晕、虚脱、心悸,就靠它“拉人一把”。它不是刺激性的提神药,而是从“补气生津”的角度维持身体自稳系统,是那种“把你从悬崖边拉回来”的存在。

3.大黄附子汤,听着土,其实硬气得很

你可能听过“大黄”是泻药,“附子”是毒药。但把这俩放一起,就是解冻止痛、回阳救逆的猛方。这个方子原本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经典方,后来被军区卫生部列入寒战冻伤急救用药。

它的妙处在于:在寒冷环境中导致的四肢僵硬、肢体冰冷、腹中绞痛、大小便不通等情况下,能迅速改善血流,驱寒止痛。现代研究也发现,大黄附子汤不仅有温通效果,还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蠕动、防止中毒性肠麻痹。

在边疆高寒地区、雪地驻扎部队中,这个方子是“标配”。别小看这种“土方子”,它对寒湿闭阻型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许多西药望尘莫及的。

4.安宫牛黄丸,真正的“压箱底神器”

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以为它只是“贵”,但其实它的贵,是有它的道理的。安宫牛黄丸是清代温病派名医吴鞠通所创,被誉为“中医急救三宝之一”(其余两个是紫雪丹和至宝丹)。

它主要用于高热惊厥、中风昏迷、脑出血初期等危重病症。成分里不仅有牛黄、麝香、朱砂、黄连等珍贵药材,还讲究炮制技艺,用量精细、配伍严谨。

    军队把它列入“战时突发脑血管事件”备用药,是因为它的开窍醒神、清热解毒、镇惊止痉的作用,能在中风先兆期和昏迷初起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

很多战地医院都配有安宫牛黄丸,一旦发现士兵出现抽搐、意识模糊、高热不退,立刻舌下含服,抢救时间可以缩短数小时。

5.清瘟败毒散,这名字你可能在疫情时见过

这就是那个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被广泛使用的方子。它原本是温病学派的传世方,由麻黄、石膏、黄芩、连翘、板蓝根、知母、生甘草等十多味药组成,主打“清热解毒、宣肺泄邪”。

但它不是“简单的感冒药”,而是国家战备药中专门针对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设定的方剂。在疫情爆发初期,清瘟败毒散是多个定点医院的“中药标配”。

它的核心优势是:在病毒高热、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出现初期,能有效控制病程、缩短恢复期。军队野战医院在应对流感爆发、疫区隔离时,常常提前储备这类方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对H1N1、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为什么国家要备这些“中药”?

因为在极端情况下,中药的多靶点、整体调节、低耐药性特性,比起某些单一机制的西药更为实用。特别是在资源缺乏、环境恶劣、通讯不畅的情况下,中药不依赖冷藏、不依赖仪器、不产生强烈副作用,这些都是它作为国家战备药的现实优势。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在实战中极其重要——不是等病来了才治,而是未病先防、调养先行。这才是中医的战略智慧。

(三)是不是也有人误会这些药不“科学”?

当然有。很多人一听“中药方剂”,就联想到慢性调理、见效慢、作用不明确。但这些“战备方”恰恰是中医里最讲急救、最讲证候、最讲实效的部分。

它们不是“养生茶包”,而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方子”。而且现代医学也早就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验证了它们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中医不是“古老的经验”,而是被验证过的科学逻辑。只它的语言和方式,跟现代医学不太一样而已。

(四)该不该普通人也备点这些药?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这些药,确实不是日常必需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出远门、露营、去高原、去疫区,或者应对家庭突发状况时,备上一两种,确实能起到“兜底”作用。
但要记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随便用。比如大黄附子汤就不适合体质虚弱者,安宫牛黄丸也不能乱吃。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是万能钥匙一把开。#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温馨提示:文中所提中药方剂均为专业医用处方,部分含有毒性或强烈药性。请勿擅自购买或服用,若有相关需求,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判断或模仿。

    参考文献
    [1]张建中,刘志红.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33(04):412-417.
    [2]王晓东,李明.清瘟败毒散对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0):2179-2183.


转自:重症医学科老刘《5个中药方剂,属于“国家战备药”和“军队特需药”,你知道吗》   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