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回复: 0

[中医入门] 中医穴位是什么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5

回帖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6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幸福人家 于 2025-8-20 15:34 编辑

中医穴位,又称腧穴、气穴、孔穴,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如果说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河流”,那么穴位就是这些河流上的重要港口、枢纽或调节阀门。

穴位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沟通表里的桥梁:
穴位内部与经络、脏腑相通。因此,体表的穴位可以反映内部脏腑的健康状况。当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应的穴位上可能会出现压痛、酸胀、结节、温度变化或色泽异常等反应。

2.疾病的反应点:
正如上一条所说,身体不适时,穴位会成为“报警器”。例如,胃痛时在“足三里”穴可能有压痛,肝病患者在“肝俞”穴可能有结节。

3.治疗的刺激点:
这是穴位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针灸、按压、艾灸、刮痧等),可以“打开阀门”,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治疗相应脏腑或部位的疾病。

a.近治作用:所有穴位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的病症。例如,眼睛周围的睛明、攒竹穴可以治疗眼疾。

b.远治作用:这是经络穴位的核心治疗作用。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的病症。例如,手上的合谷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的牙痛、头痛,腿上的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肠胃功能。

c.特殊作用:某些穴位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或整体治疗作用。例如,腹泻时刺激天枢穴可以止泻,便秘时刺激它又能通便;内关穴既能治心跳过速,也能治心跳过缓。

穴位的分类

中医里的穴位大致分为三类:

1.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穴位,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明确的针灸主治症。

这是穴位的主体,共有361个(根据现代标准)。

例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百会穴。

2.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它们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系统。

往往对某些特定病症有奇特疗效。

例如:太阳穴(治头痛)、阑尾穴(治阑尾炎)、四缝穴(治小儿疳积)。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没有固定名称和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反应点作为穴位。

原则是“以痛为腧”,哪里痛,哪里就是穴位。

现代科学的视角和研究

中医穴位理论源于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其有效性已被大量实践所证明。现代科学也在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验证它:

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穴位都与神经末梢、神经丛或神经干密切相关。刺激穴位产生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调节效应。

生物电特性:穴位的电阻通常低于周围的皮肤,导电性更高。针灸等刺激可以改变这些电特性。

结缔组织:一些研究显示,针灸针在穴位处旋转时,会缠绕更多的结缔组织,这可能通过机械信号传导影响细胞功能。

炎症与免疫调节:研究表明,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功能。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穴位的效应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共同参与的复杂生理调节过程,并非某种单一的、“神秘”的机制。

常见的刺激穴位方法

针灸:用毫针刺入穴位。

艾灸:用点燃的艾条或艾柱熏烤穴位,利用温热刺激。

推拿/按摩:用手指或工具按压、点揉穴位,如指压、点穴。

刮痧:用刮板在包含穴位的皮肤区域进行刮拭。

拔罐:将罐具吸附在包含穴位的皮肤上,形成负压。

中医穴位是古代医家发现的、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特殊反应点和治疗点。它通过经络与内在脏腑相连,既是疾病的“警报器”,也是治疗的“开关”。虽然其现代科学机理仍在深入研究中,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已被广泛证实,是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提示:虽然自我按摩一些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合谷穴)是安全的,但进行专业的针灸等治疗,务必寻求注册中医师的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内部学习交流,仅供参考讨论,相关阅读 中医穴位大全 https://www.zyqjg.com/topic-jlxw.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