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回复: 0

[其它] 葶苈子也有南北之分

[复制链接]

4

主题

5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昨天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方,你是否曾在路旁偶然瞥见过独行菜这种植物?或者,在北方并不罕见的播娘蒿这种植物,或许你曾在南方的路旁不经意间就与它相遇?它们是啥?

它们就是一味大名鼎鼎咳喘水肿良药——葶苈子。说起这葶苈子,它实为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根据其来源不同二分南北,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独行菜,这种在北方颇为常见的植物,不仅是我小时候在路边、田间常遇到的野草,还是家中的长辈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它有一个别名叫腺茎独行菜,也被称作北葶苈子或昌古。其嫩叶可作野菜食用,而全草及种子则被用于药用,具有利尿、止咳、化痰的显著功效。这种植物株可高达30厘米;茎直立,被头状腺毛;基生叶窄匙形,1回羽状浅裂或深裂;茎生叶向上渐由窄披针形至线形,有疏齿或全缘,疏被头状腺毛;总状花序,萼片卵形;短角果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顶端微凹,有窄翅;果柄弧形,被头状腺毛;种子椭圆形,红棕色;花期4~8月,果期5~9月。国内主见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等地。

而播娘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叉状毛,茎生叶为多,茎直立,分枝多,叶片为3回羽状深裂,末端裂片条形或长圆形,裂片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无柄。花序伞房状,萼片直立,早落,长圆条形,花瓣黄色,长圆状倒卵形,长角果圆筒状,无毛,果瓣中脉明显;种子多数,长圆形,4-5月开花。国内主见于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甘肃等地。
1.png
它俩的种子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葶苈子。而它有着南、北葶苈子之分:

南葶苈子,其形态特征为长圆形并略扁,尺寸在0.8至1.2毫米之间,宽度约为0.5毫米。其表面呈现棕色或红棕色,带有微弱的光泽,并明显可见两条纵沟,其中一条尤为突出。一端呈现钝圆状,另一端则微凹或平截,种脐为类白色,通常位于凹入或平截的一端。闻其气味,微弱而特异,口感微辛、微苦,并带有一定的黏性。

北葶苈子,其形态特征为扁卵形,尺寸介于1至1.5毫米之间,宽度为0.5至1毫米。一端呈现钝圆状,另一端则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入的一端。其气味微辛辣,且具有较强的黏性。

目前市场上更为常见的是南葶苈子,而北葶苈子则相对较少见。然而,有学者经过考证后指出,北葶苈子才是葶苈子的正品。尽管药典中也将南葶苈子纳入葶苈子的范畴,但在许多医家看来,两者的功效确实存在差异。通常,北葶苈子被认为味道苦涩,而南葶苈子则味道偏甜。例如,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就明确指出,这两种葶苈子虽然都可以入药,但各自的主治功效有所不同。他提到,苦味的葶苈子主要用于泻肺平喘,而甜味的则功效稍缓。因此,在选择使用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不可不审慎。由此看来,中药葶苈子的正品来源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明确。

此外,葶苈子在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列为下品。其味辛、苦,性寒,能够入肺、膀胱、大肠经。根据中医理论,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涎壅滞、咳喘痰多、喘息不得卧等症状,以及水肿、悬饮、小便不利等病症。

要说出葶苈子的名气,那不得不提张仲景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此方出自《金匮要略》,仅由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组成,却能治疗“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的重症。这充分展现了葶苈子药效的强大。但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需谨慎,且不宜久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