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回复: 0

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并累及先天(肾)的典型病例探讨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2

回帖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8
发表于 2025-9-4 0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毛丹 于 2025-9-4 10:35 编辑

李老师,症状:有病几年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耳鸣,易精泄,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祛湿摄精。
方药:柴胡,胃气散内服,白芍、香附、枳壳、国老

病人服药10天大有好转,通过临床辨证施治加减药方剂量一个疗程以恢复。

评议:此人身体素虚,肝郁气滞引起肝克于脾土,脾失建运,湿浊中阻引起病变,加上后天失建运,先天亏虚,脾统摄无权,先天亏虚藏精失度,临床用四逆疏肝解郁,宽中和胃,经络通,肝郁解,脾胃自然能运化,加上胃气散祛湿化湿浊,益胃气,诸药配伍疏肝解郁,祛湿和胃,后天健,先天足,临床症状恢复正常。

医案分析讨论

一、 辨证分析

核心病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兼夹脾湿肾亏。
肝郁气滞(标实/主要矛盾): 这是整个病证的起点和关键。“脘痛连胁”、“攻撑作痛”、“喜长叹息”、“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脉弦”等一系列症状,均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典型表现。肝经布于两胁,肝郁则经气不利,故疼痛攻撑,牵连胸胁。
肝木克土,胃失和降(继发病变): 肝郁日久,必然横逆犯胃(土)。胃气本应以下行为顺,受肝木所克则壅滞于中焦,导致“胃脘胀满”、“胸闷嗳气”、“大便不畅”。嗳气或失气后,郁滞的气机暂时得以疏通,故“得嗳气、矢气则舒”。
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衍生问题): 肝病传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退(脾失建运)。脾不运湿,则湿浊内生,阻于中焦,这进一步加重了胀满、大便不畅等症状。苔薄白(若为腻苔则更典型)也提示有湿。
后天累及先天,肾精不固(深层根源): “病人身体素虚”、“后天失建运,先天亏虚”分析判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长期脾胃失调,后天无以充养先天,导致肾气亏虚。肾开窍于耳,主封藏,肾虚则“耳鸣”、“易精泄”。脾统摄无权,亦可能加重精关不固。

二、 治法评议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祛湿摄精” 层次分明,切中病机,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整体调节”的原则。
疏肝理气(治本之源): 直接针对核心病机“肝郁气滞”,肝气疏泄正常则不再克犯脾胃。
和胃止痛(治标之急): 迅速解决患者最痛苦的胀满、疼痛症状,胃气和降则胀痛自消。
祛湿摄精(兼治虚实): “祛湿”针对脾虚生湿的实邪;“摄精”针对肾气虚亏、固摄无权的虚证。这一步是防止疾病复发的关键,显示了您治疗的深度。

三、 方药解析
所用的方药(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国老[甘草],配合胃气散)是 柴胡疏肝散 的加减化裁,用方极为精准。
柴胡: 为君药,辛散入肝,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是疏肝的圣药。
白芍: 酸甘化阴,养血柔肝,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收,既解肝郁又防柴胡耗伤肝阴,调和肝脾。
香附: 辛香微苦,为“气病之总司”,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增强柴胡疏解之力。
枳壳: 行气宽中,消胀除满,主要作用于中焦,引导郁滞的气机下行。
国老(甘草):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与白芍配伍又能缓急止痛。

胃气散(推测成分): 根据上文“祛湿化湿浊,益胃气”的论述,此散剂很可能包含健脾祛湿、行气和胃之品,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等,完美解决了“湿浊中阻”和“胃气不足”的问题。
全方配伍精妙: 以柴胡疏肝散疏解肝郁,治其主因;以胃气散健脾祛湿,和胃降逆,治其继发之症。肝郁解,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后天得以充盛,则先天之精自然得到滋养和固摄(后天养先天),故不用特别使用重剂补肾药,而耳鸣、易精泄的症状也随之改善。这体现了“治病求本”的高明思路。

四、 疗效总结与评议
疗效的总结“四逆疏肝解郁,宽中和胃,经络通,肝郁解,脾胃自然能运化,加上胃气散祛湿化湿浊,益胃气,诸药配伍疏肝解郁,祛湿和胃,后天健,先天足”非常精辟,完全符合中医理论。
抓住了主要矛盾: 深刻理解了“肝”在此案中的核心作用,从肝论治,一击中的。
兼顾了标本虚实: 不仅解决了肝胃气滞的实证,也通过健脾祛湿、益气和中照顾到了脾虚的虚象和湿浊的实邪,更通过“后天养先天”的链条间接稳固了肾精。
方证对应,故效如桴鼓: 10天大有好转,说明辨证之准,用药之精。后续通过临床辨证加减剂量,巩固一个疗程以恢复,治疗步骤非常完整和稳妥。

结论:
这是一个从辨证、立法、处方到疗效反馈都极为出色的中医医案。它完美展示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以及“治肝可以安胃”、“调理后天可补益先天”的经典治疗思路。临床思维缜密,层次清晰,值得深入学习。

案例来源中医启疾光交流群,仅做学习讨论,不做诊断参考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