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复: 0

长期劳心劳力,导致脾肾阳虚、精血亏耗的典型虚劳案例例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2

回帖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1
发表于 前天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毛丹 于 2025-9-4 10:29 编辑

赵总,男48岁,有病几年经人介绍,治疗如下。
四诊:此人面色憔悴,而黄,舌头胖大,舌质淡,苔淡薄:声音沙哑,叹气:自己是一个商场经理,由于思想超前,前几年很开心,随岁数增大,身体透支,慢慢吃不消,腰酸背痛,力乏,身体机能不如以前,肾虚不固。现在悔之晚矣:脉左虚弱,右微,总体脉小,弱
辩证:此人身体透支,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
治疗:温补肾阳,益精固本
方药:人参陆草干姜汤
评语:此人虚劳,身体透支,用人参陆草干姜汤益肾阳涩精温阳回春,后天回暖精血有源,上迎华盖,中滋君安神,下益先天,治节有功,君臣和睦,藏精有根,根据临床经验辨证施治加减药方剂量,共同组成阳回,益气,脾健,肾壮之方剂。

医案分析讨论详解

一、辨证分析

1.病位核心在肾,涉及脾、肺、心: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这是本案的根本。“腰为肾之府”,腰酸背痛是肾虚的典型症状。“精血同源”,肾精亏虚则化血不足,导致精血双亏。肾阳虚,无法温煦全身,故乏力、机能衰退。脉弱,尤其是左脉(主肾、肝)虚弱,是直接的佐证。
脾气亏虚:面色萎黄、舌体胖大,是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化不足的表现。长期思虑和劳累首先耗伤脾气,“后天之本”受损,无法充养“先天之本”(肾),形成恶性循环。
肺气不足:声音沙哑,为肺气虚弱,无力鼓动声门所致。肺主气,司呼吸,久病耗气,子盗母气(肺为肾之子),亦会导致肾气更虚。
心神失养:善太息(叹气),是心气不舒、肝气郁结之象。作为经理,思虑繁多,暗耗心血,加之全身气血不足,心神失于濡养,故有情绪低落之叹。

2.病性为里、虚、寒:
全无发热、烦躁、便秘等实热之象,一派元气耗损、阳气虚衰的虚寒表现。

3.诊断:虚劳(肾阳虚衰,精血亏耗证)。

二、 治则治法
“温补肾阳,益精固本”大法完全正确,切中病机。治疗需分层次:
急则治标:快速温振阳气,以改善乏力、萎靡之状。
缓则治本:大力填补精血,固护根本,以求长效。

三、 方药探讨:人参鹿草干姜汤
“人参鹿草干姜汤”(鹿草通常指“鹿衔草”,但结合“益肾阳涩精”的描述,更可能是指“鹿茸”,此为补肾壮阳、益精血之要药)。此处按“人参、鹿茸、干姜”为核心组方的思路进行分析。此方构思精妙,但作为基础方,剂量和配伍需临证加减。

君药:
人参(建议用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能迅速提振一身之气,解决乏力、脉微之急。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直补肾之根本,针对腰酸、精血亏虚之核心。二者共为君药,气血双补,先天后天同调。

臣药: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助人参温运脾阳,助鹿茸温暖肾阳,为温补之动力。

可考虑加入:熟地黄、当归。鹿茸虽补精血,但需熟地、当归此类滋阴养血之品作为“物质基础”,方能阳生阴长,避免温燥太过。您方中提及“精血有源”,此二药甚是关键。

佐使药:
山药、白术:健脾益气,固护中州,使气血生化有源。符合“脾健”之思路。
枸杞子、菟丝子:平补肝肾,益精明目,助鹿茸之功。
杜仲、续断:强腰膝,壮筋骨,直接针对腰背酸痛。
茯苓:健脾渗湿,防滋腻碍胃。
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建议方剂(加减化裁后):
人参(红参) 6g,鹿茸片(另炖)3g,干姜 10g,熟地黄 15g,当归 10g,山药 15g,白术 15g,枸杞子 12g,菟丝子 12g,杜仲 15g,炙甘草 6g。

四、 方义解评
“用人参鹿草干姜汤益肾阳涩精温阳回春”:以温阳益气之品,启动身体生机,如春日回暖。
“后天回暖精血有源”:干姜、人参、白术温暖脾胃(后天之本),使其运化功能恢复,饮食能转化为气血精微,故精血有了化生的源头。
“上迎华盖”:华盖指肺。人参补益肺气,肺气足则声音洪亮,卫外坚固。
“中滋君安神”:君指心。气血充盈,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安,情绪舒缓,叹息自止。
“下益先天”:鹿茸等药直接培补肾脏(先天之本)。
“治节有功,君臣和睦,藏精有根”:肺治理调节(治节)一身之气,心主神明(君火)与肾阳(相火)相交和睦,则肾封藏精气的功能才有根本保障。
“阳回,益气,脾健,肾壮”:此八字精准概括了全方的治疗目标和最终效果。

五、 调护建议
饮食:忌生冷寒凉。宜温食,可适量食用羊肉、牛肉、核桃、黑芝麻、山药等温补之品。
起居: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此为康复第一要义,否则药石无功。注意保暖,尤其腰背部。
情志:舒缓压力,减少思虑。可尝试静坐、冥想,使心神安宁。
运动:循序渐进,从散步、太极开始,微汗即止,切忌大汗伤阳。

此医案是一个因长期劳心劳力,导致脾肾阳虚、精血亏耗的典型虚劳病例。辨证准确,治则清晰。所拟方药思路正确,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服用后的具体反应(如是否上火、胃口如何、二便情况等)进行动态加减,如酌加滋阴、安神、固涩之品。此证由来已久,治疗非旦夕之功,需嘱咐患者建立信心,坚持服药,配合生活调摄,方能徐徐收功,使身体逐渐恢复平衡。

案例来源中医启疾光交流群,仅做学习讨论,不做诊断参考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