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回复: 4

[其它常识] 长夏

[复制链接]

4

主题

1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夏其义主要包含三种:
        一是当今通常所指的夏季,因其白昼较长而得名。此时读[cháng xià],其它时均读[zhǎng xià]。
        二指农历六月,四季、12月里的夏季最后一个月份,即大致相当于公历7月7日至8月6日。《素问·六节藏象论》王冰次注云:“长[zhǎng]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zhǎng]在夏中,既长[zhǎng]而旺,故云长夏也。”《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次注云:“长[zhǎng]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干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
        三指立秋至秋分前炎热时段,中医以此对应三伏末伏气候。

另外还有个不常用的意思,指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天。《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就是说脾主长夏,既每季的最后18天。

3

主题

4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长夏指农历六月,转换成公历即为每年的7月7日至8月6日,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此时气候最为潮湿,乃因多阴雨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大,大气压偏低,故由脾所主。五季对应时间:春季2月4日至5月4日,夏季5月5日至7月6日,长夏7月7日至8月6日,秋季8月7日至11月6日,冬季11月7日至次年2月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夏义指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天的五季时间

如长夏指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天,则五季对应时间:春季2月13日至4月25日,夏季5月14日至7月28日,秋季8月16日至10月28日,冬季11月16日至次年1月25日,长夏1月26日至2月12日、4月26日至5月13日、7月29日至8月15日、10月29日至11月1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夏应是来源十月太阳历

长夏,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并在《内经》全书中共见27次。有人认为是由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云“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中的“季夏”一词演变而来。更有人说,“长夏的来源,实由五行学说推演派生而来,即为了配合自然界之五行——木、火、土、金、水,此完全是出于理论的需要,牵强附会明显。”这很值得商榷,因古代还有十月太阳历,即以冬至日为一年起,夏至日为一年终,分成3旬(12天/旬)为一月、两月为一季的五季纪年法。这就有春、夏、长夏、秋、冬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了。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化),秋主收,冬主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 “十月太阳历” 的神秘面纱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独特的 “十月太阳历”,看看它是如何与五行、中医理论相互交织,展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说起五行,大家都不陌生,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在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与五行密切相关的,就有曾经存在的一种历法 ——“十月太阳历”。在 “十月太阳历” 的体系中,古人将一个月定为 36 天,每年有十个月,这样一年算下来就是 360 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同时,一年被分为五季,每季 72 天,分别对应着 “春、夏、长夏、秋、冬”。而这五季又与五行完美契合,春季对应木,夏季对应火,长夏对应土,秋季对应金,冬季对应水。

      这种对应关系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得出的。我们再看看河图,据说它与 “十月太阳历” 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 “十月太阳历” 中,一年分十个月,正好与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相对应。而河图中所讲的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与 “十月太阳历” 的季节和五行变化相呼应。

       就拿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来说,这里的 “一” 对应的是冬季。在冬季,天寒地冻,到处是冰雪覆盖的景象,水在这个季节呈现出寒冷、凝固的特性,与冬季的气候特点相符合。而 “天三生木” 对应的是春天,此时的中原地区,万物复苏,四处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树木开始发芽生长,正体现了木的生发之机。

      到了夏天,也就是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所对应的季节。七月的夏天,骄阳似火,到处一片火热之象,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在这个季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夏天过后,便进入了长夏。长夏时节,暑气和湿气特别重,天气闷热潮湿,这正是天地蕴化的阶段,与土的特性相契合,土具有孕育、化生万物的作用。

      当秋天来临,对应的是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古代,金常被用来制作兵器,代表着一种杀气、肃杀和收敛的气。秋天一到,树叶开始干枯、飘落,天地间进入了收割的季节,万物开始收敛,这正是金的特性的体现。

      不仅如此,五行与五脏也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对应的是肾。肾在人体中起着藏精、主水、纳气等重要作用,就如同水在自然界中的滋养和收藏功能一样。“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对应着肝,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主疏泄和藏血,与木的生发、条达之性相似。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对应心,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体内运行,同时心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像火在自然界中带来光明和温暖一样,心在人体中起着主导和推动的作用。

      到了戊己对应的长夏阶段,对应的是脾胃。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就如同长夏时节土地孕育和滋养万物一样,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和疏布营养的关键。

      最后,庚、辛对应的秋天,对应的是肺。肺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治理调节全身气机,就像秋天万物收敛一样,肺也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维持着人体气机的平衡。

      我们再看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同样和天象、历法直接相关。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体系。在中医中,十二地支也被用于描述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不同的时辰对应着不同的经络当令,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十月太阳历”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将五行、天干地支、季节变化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 “十月太阳历” 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中 “天人合一” 的思想,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微信公众号“五味学苑 ” 赵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