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回复: 0

这4个不当的使用习惯,可能会危害健康?赶紧改!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回帖

4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3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吗?很多我们每天在用的物品本身并无大碍,正常使用也没有很大的危害,但使用方式不当或长期接触,它们可能会悄悄释放有害物质……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以下4种使用习惯?

      01 PVC保鲜膜长时间接触高油食物或放进微波炉加热
      塑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如保鲜膜、保鲜袋、饮品瓶、一次性餐饮具等。其中保鲜膜的主要材质是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以及聚偏氯乙烯(PVDC)。
      为了让PVC材质的保鲜膜更柔软、更有韧性,在加工时通常会使用到邻苯二甲酸酯(PAEs)"。

      研究发现,一些PVC材质的保鲜膜在特定条件下,如接触油脂性食物,或放进微波炉加热,可能会有PAEs溶出并迁移到食物中。迁移的量要看温度高低、接触时间长短以及食物类型。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迁移量越大。因此要特别注意PVC保鲜膜的使用方式”。
      研究发现,PAEs以及它在身体里代谢后产生的物质、分解后的产物,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甚至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损伤
PAEs对肺和心脏也有伤害,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灰尘里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会让儿童出现哮喘和过敏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PAEs中的DEHP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类致癌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另有研究表明,PAEs还可能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安全使用建议:
      ✔尽量选择PE或PVDC材质的保鲜膜。
      ✔PVC保鲜膜不要接触高油脂食品,避免高温使用。
     ✔ 使用保鲜膜时,食物与保鲜膜间隔2厘米以上。

1.png

      02 暴力洗涤与长期穿着合成纤维衣物
      合成纤维衣物(如涤纶、聚酰胺、腈纶和聚丙烯等)在日常使用和洗涤过程中,会因长期穿着衣服老化、机械摩擦而脱落微纤维,可以纤维长度小于5mm的状态进入环境中,又可以转变为微塑料(纤维微塑料)。
      在普通的家庭洗涤过程中,一件合成纤维织物洗涤一次大约释放1900~2000根纤维微塑料。
      这些微粒可通过空气吸入、皮肤接触或污染水源进入人体。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表明,小于10μm的微塑料能穿过细胞膜、血脑屏障和人类胎盘,混进我们的循环系统,导致肺部和肠道损伤;而且,呼吸道疾病、肺纤维化也可能与长期接触微塑料有关。
      安全使用建议:

      ✔优先选择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材质的衣物。
      ✔洗涤时使用洗衣袋,减少摩擦脱落。
      ✔定期清洁洗衣机滤网,减少微纤维残留。
      ✔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微塑料颗粒。


      03 长期/频繁/过度使用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通常由乙醇、香精、去离子水等组成。其中,40%以上的芳香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这类物质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发生反应,容易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μm的超细颗粒物(PM0.1)。
      据相关数据显示,空气中含有大于0.08mg/m³甲醛时易引起胸闷、咳嗽、皮炎等症状。而吸入乙醇气雾则可能刺激呼吸道,影响神经系统
      部分产品为增强香味,还会加入苯系物、二甲醚等化学物质。其中,苯系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强烈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安全使用建议:

      ✔家中有婴幼儿、哮喘患者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
      ✔喷洒空气清新剂时,应暂时离开居室,待气雾
      ✔沉降后开窗通风再进入。
      ✔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从根本上找出恶臭的原因并彻底清除。


      04用力刮擦和长期使用电饭煲涂层内胆
      市面上的电饭煲内胆多为合金铝材,表面涂有特氟龙(聚四氟乙烯)或陶瓷涂层。长时间使用涂层脱落后,会造成内胆的铝基材暴露,与食物直接接触。尤其是含有酸性成分的食物,可能会与铝基材发生反应或导致铝元素迁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铝进入人体后,对神经系统影响较大,长期蓄积可能会导致记忆障碍等神经毒性表现。还可能会抑制骨形成过程,引发骨软化等骨骼系统损害。还有研究表明,铝暴露与肾病、肿瘤等疾病存在一定关系
      安全使用建议:
      ✔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质材料刷洗电饭煲内胆。

      ✔避免用电饭煲长时间烹饪酸性较强的食物。
      ✔避免长期使用,内胆一般使用寿命为3~5年,发现划痕、剥落应及时更换。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