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中药学

桑椹
桑 椹 Sāngshèn(《新修本草》)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本品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色暗紫、肉厚者为佳。生 ...
2020-5-22 10:30
哈蟆油
哈蟆油 Hāmáyóu(《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的输卵管,经采制干燥而得。又名哈士蟆油,俗称蛤蟆油。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本品气腥,味微甘,嚼之有 ...
2020-5-22 10:21
饴糖
饴 糖 Yítáng(《名医别录》) 化学成分 主要含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本品为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 ...
2020-5-22 10:12
苍术
苍 术 Cāngzhú(《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江苏、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 ...
2020-5-14 09:10
土荆皮
土荆皮 Tǔjīngpí(《本草纲目拾遗》) 本品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多为栽培。夏季剥取,晒干。本品气微,味苦而涩。以色红棕者 ...
2020-5-8 11:30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久不收口为主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类,多具毒性,以外用为主,具有拔毒化腐排脓、收湿生 ...
2020-5-6 10:33
白矾
白 矾 Báifá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主产于甘肃、山西、湖北、安徽、浙江。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明矾石用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所得结 ...
2020-4-29 16:25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攻毒杀虫止痒药。 本类药物大多有毒,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具有攻毒疗疮,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病 ...
2020-4-29 16:14
胆矾
胆 矾 Dǎnfá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铜(CuSO4·5H2O)。主产于云南、山西。全年均可采收。本品无臭,味涩。以块大、色深蓝、半透明者为佳。研末或煅后研末用。 【药性】酸、 ...
2020-4-29 10:44
甜瓜蒂
甜瓜蒂 Tiánguādì(《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 的干燥果蒂。全国各地均产。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下果蒂,阴干。本品味苦。以色黄褐、味苦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苦,寒;有 ...
2020-4-29 10:05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的药物,称为涌吐药,也称催吐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苦,归胃经,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适用于误食 ...
2020-4-29 09:49
椿皮
椿 皮 Chūnpí(《新修本草》)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本品气微,味苦。以皮厚,无 ...
2020-4-15 14:08
海螵蛸
海螵蛸 Hǎipiāoxi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
2020-4-15 11:29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本 ...
2020-4-15 10:30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 ...
2020-4-14 14:57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