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中药学

生地黄
生地黄 Shēngdìhuá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秋季采挖,去除芦头、须根及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本品气微,味微甜。以切面乌黑者为佳 ...
2020-11-18 15:08
芦根
芦 根 Lúgēn(《名医别录》)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本品气微,味甘。以条粗均匀 ...
2020-11-7 10:43
荔枝核
荔枝核 Lìzhīhé(《本草衍义》)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本品气微,味微甘、苦、涩。以 ...
2020-10-23 09:49
九香虫
九香虫
九香虫 Jiǔxiāngchóng( 《本草纲目》) 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 ...
2020-9-11 11:33
乌梢蛇
乌梢蛇 Wūshāoshé(《药性论》)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 ...
2020-9-2 15:55
炮 姜
炮 姜 Páojiāng(《珍珠囊》)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取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加工炮制。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辛辣。以表面鼓起、棕褐色 ...
2020-6-24 17:24
白矾
白 矾 Báifá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主产于甘肃、山西、湖北、安徽、浙江。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明矾石用水溶解,滤过,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所得结 ...
2020-4-29 16:25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攻毒杀虫止痒药。 本类药物大多有毒,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具有攻毒疗疮,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病 ...
2020-4-29 16:14
胆 矾
胆 矾 Dǎnfá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铜(CuSO4·5H2O)。主产于云南、山西。全年均可采收。本品无臭,味涩。以块大、色深蓝、半透明者为佳。研末或煅后研末用。 【药性】酸、 ...
2020-4-29 10:44
甜瓜蒂
甜瓜蒂 Tiánguādì(《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 的干燥果蒂。全国各地均产。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下果蒂,阴干。本品味苦。以色黄褐、味苦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苦,寒;有 ...
2020-4-29 10:05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的药物,称为涌吐药,也称催吐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苦,归胃经,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适用于误食 ...
2020-4-29 09:49
椿皮
椿 皮 Chūnpí(《新修本草》)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本品气微,味苦。以皮厚,无 ...
2020-4-15 14:08
海螵蛸
海螵蛸 Hǎipiāoxi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
2020-4-15 11:29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本 ...
2020-4-15 10:30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 ...
2020-4-14 14:57

相关分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