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双补剂●炙甘草汤 《伤寒论》

2019-11-12 09:39|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497| 评论: 0

摘要: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四两(12g)生姜切,三两(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 桂枝去皮.三两(9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半升(10g)大枣擘,三十枚(10枚) 【用法】以清酒七升 ...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伤寒论


【组成】甘草四两(12g) 生姜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50g) 桂枝去皮.三两(9g)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去心,(10g)  麻仁半升(10g) 大枣擘,三十枚(10)

【用法】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酒各半煎服,阿胶烊化)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证治机理】本证是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脉道无以充盈,阳气虚弱,血脉无以鼓动,故脉气不相续接,而见结代;气血俱虚,心失所养,故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质干瘦小。虚劳肺痿亦属阴血阳气俱虚所致。治宜补养气血阴阳之法。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臣以炙甘草益气养心;麦门冬滋养心阴;桂枝温通心阳,与生地黄相伍,可收气血阴阳并补之效。佐以人参补中益气;阿胶滋阴养血;麻仁滋阴润燥:大枣益气养血;生姜辛温,具宣通之性,合桂枝以温通阳气,配大枣以益脾胃、滋化源、调阴阳、和气血。用法中加酒煎服,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势。诸药配伍,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旺而心脉通,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悸定脉复,故本方又名“复脉汤”。

虚劳肺痿为阴阳气血诸不足。本方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故可用治阴阳气血俱虚之虚劳肺瘘。

【配伍特点】气血阴阳并补;补中寓通,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运用】本方为治气血阴阳虚损证之常用方。以虚羸少气,心动悸,脉结代为辨证要点。

【附方】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六钱(18g)干地黄六钱(18g) 生白芍六钱(18g)麦冬不去心,五钱(15g)阿胶三钱(9g)麻仁三钱(9g)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症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鉴别】炙甘草汤与加减复脉汤均具有滋阴养液之功。炙甘草汤重在气血阴阳并补,于滋阴补血、益气养心之品中,更加温经通脉之桂枝、生姜、清酒,适用于阴血阳气俱虚之证;加减复脉汤则于炙甘草汤中去甘温之人参、大枣及辛温通散之桂枝、生姜、清酒,加人养血敛阴之白芍,全方重在滋阴养液,敛阴复脉。

【方论选录】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圣济经》云:津液散为枯,五脏痿弱,营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阿胶、麦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阳也。(吴仪洛《成方切用》卷八)

【方歌】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火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