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崩止带剂●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2019-11-13 14:46|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696| 评论: 0

摘要: 第五节 固崩止带剂 固崩止带剂,适用于妇女崩中漏下,或带下日久不止等证。代表方如固冲汤、易黄汤等。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炒,一两(30g)生黄芪六钱(18g)龙骨煅,捣细,八钱(24g)牡蛎煅,捣细, ...

第五节 固崩止带剂


固崩止带剂,适用于妇女崩中漏下,或带下日久不止等证。代表方如固冲汤、易黄汤等。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炒,一两(30g) 生黄芪六钱(18g) 龙骨煅,捣细,八钱(24g) 牡蛎煅,捣细,八钱(24g) 萸肉去净核,八钱(24g) 生杭芍四钱(12g)海螵蛸捣细,四钱(12g) 茜草三钱(9g) 棕边炭二钱(6g) 五倍子轧细,药汁送服,五分(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细弱。

【证治机理】本证为脾肾虚弱,冲脉不固所致。脾气充盛,肾气健固,则冲脉固,血海盈,经血自调。若脾虚不能统血,肾虚失其封藏,则冲脉不固,致使月经量多,甚至血崩;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则气血化生不足,加之出血过多,致气血两虚,故见经色淡而质稀、心悸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固冲以治其本,固涩止血以治其标。

【方解】方中重用白术,与黄芪相伍,补气健脾,使气旺摄血,共为君药。肝肾足即冲任固,故配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以调冲任,并能养血敛阴,共为臣药。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功专收敛固涩,以增止血之力;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固冲止血之功。冲为血海,血崩则冲脉空虚,而本方有固冲摄血之功,故以“固冲”冠之。

【配伍特点】补涩相合,以涩为主;脾肾同调,主补脾气;寄行于收,止不留瘀。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之常用方。以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为辨证要点。

【附方】震灵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禹余粮火煅,醋淬不计遍,以手捻得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如禹余粮炮制,各四两(120g)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坩埚内,盐泥固济,候干,用炭一十斤煅通红,火尽为度,人地坑埋二宿,出火毒滴乳香别研五灵脂去砂石,研 没药去砂石,研,各二两(60g)朱砂水飞过,一两(30g)上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为丸,如小鸡头子大,晒干出光。每服一粒,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忌猪、羊血,恐减药力。妇人醋汤下,孕妇不可服。功用:止血化瘀。主治:冲任虚寒,瘀阻胞宫。症见妇女崩漏,血色紫红或紫黑,夹有血块,小腹疼痛,脉沉细弦。

【方论选录】血崩之证,多有因其人暴怒,肝气郁结,不能上达,而转下冲肾关,致经血随之下注者,故其病俗亦名之曰气冲。兹方中多用涩补之品,独不虑于肝气郁者,有妨碍乎?答曰:此证虽有因暴怒气冲而得者,然其血大下之后,血脱而气亦随之下脱,则肝气之郁者,转可因之而开。且病急则治其标,此证诚至危急之病也。若其证初得,且不甚剧,又实系肝气下冲者,亦可用升肝理气之药为主,而以收补下元之药辅之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案举例】一妇人,年三十余。陡然下血,二日不止。及愚诊视,已昏聩不语,周身皆凉,其脉微弱而迟。知其气血将脱,而元阳亦脱也。遂急用此汤,去白芍,加野台参八钱,乌附子三钱。一剂血止,周身皆热,精神亦复。仍将白芍加入,再服一剂善其后。(《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歌】固冲汤中芪术龙,牡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益气止血治血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