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炒,一两(30g) 芡实炒,一两(30g) 黄柏盐水炒,二钱(6g) 车前子酒炒,一钱(3g) 白果十枚,碎(12g) 【用法】水煎,连服四剂(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主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证治机理】本证由于肾虚湿热下注所致。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而生热,流注于下,均可致带下色黄、黏稠量多、其气腥秽等。舌红、苔黄腻也为湿热之象。治宜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方解】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二者“专补任脉之虚”(《傅青主女科》),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为臣药。少量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清热利湿,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肾虚得复,热清湿祛,则带下自愈。 【配伍特点】补中有涩,涩中寓清,涩补为主,清利为辅。 【运用】本方为疗脾肾虚弱,湿热带下之常用方。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 【方歌】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 固肾清热又祛湿,肾虚湿热带下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