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定·外固定

2021-8-13 11:58|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925| 评论: 0

摘要: 为了维持损伤整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在复位后必须予以固定。固定是治疗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与内固定两大类。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牵引 ...
      固定
    为了维持损伤整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在复位后必须予以固定。固定是治疗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与内固定两大类。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牵引、支架等,内固定有接骨钢板、螺丝钉、髓内针、三翼钉、钢丝等。
      良好的固定方法应具有以下标准:①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对被固定肢体周围的软组织无损伤,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响正常的愈合;②能有效地固定骨折,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和成角外力,使骨折端相对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③对伤肢关节约束小,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④对骨折整复后的残留移位有矫正作用。
一、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等。
 (一)夹板固定
      骨折复位后选用不同的材料,如柳木板、竹板、杉树皮、纸板等,根据肢体的形态加以塑形,制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复位后的位置,这种固定方法称为夹板固定。夹板固定是从肢体功能出发,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并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克服移位因素,使骨折断端复位后保持稳定。因此,夹板固定是治疗骨折的良好固定方法。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证 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疱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2.材料与制作要求 常用的夹板材料有杉树皮、柳木板、竹板、厚纸板、胶合板、金属铝板、塑料板等。夹板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1)可塑性 制作夹板材料能根据肢体各部的形态塑形,以适应肢体生理弧度的要求。
      (2)韧性 具有足够的支持力而不变形,不折断。
      (3)弹性 能适应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所产生的肢体内部的压力变化,发挥其持续固定复位作用。
      (4)吸附性与通透性 夹板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吸附性和通透性,以利肢体表面散热,不致发生皮炎和毛囊炎。
      (5)质地宜轻 过重则增加肢体的重量,增加骨折端的剪力和影响肢体练功活动。
      (6)能被X线穿透 有利于及时检查。
      夹板长度应视骨折的部位不同而异,分不超关节固定和超关节固定两种。前者适用于骨干骨折,夹板的长度等于或接近骨折段肢体的长度,以不妨碍关节活动为度;超关节固定适用于关节内或近关节处骨折,其夹板通常超出关节处2~3cm,以能捆住扎带为度。夹板固定一般为4~5块,总宽度相当于所需要固定肢体周径的4/5或5/6左右。每块夹板间要有一定的间隙。夹板不宜过厚或过薄,一般来说,竹板为1.5~2.5mm,木板为3~4mm,如夹板增长时,其厚度也应相应增加。纸板以市售工业用纸板为佳,厚度1~2mm,可根据肢体的部位和形态剪裁,两板间距约一指宽,在夹板内面衬以0.5cm厚毡垫或棉花。
      3.固定垫 又称压垫,一般安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作用于骨折部,以维持骨折断端在复位后的良好位置。固定垫必须质地柔软,并具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能维持一定的形态,有一定的支持力,能吸水,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可选用毛头纸、棉花、棉毡等材料制作(内放金属纱网等)。固定垫的形态、厚薄、大小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而定。其形状必须与肢体外形相吻合,以维持压力平衡。压垫安放的位置必须准确,否则会起相反作用,使骨折端发生再移位。
      (1)固定垫种类 常用的固定垫有以下几种(图4-37)。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①平垫;②塔形垫;③梯形垫;④高低垫;⑤抱骨垫⑥葫芦垫;⑦横垫;⑧合骨垫;⑨分骨垫

      ①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部位,多用于骨干骨折。呈方形或长方形,其宽度可稍宽于该侧夹板,以扩大与肢体的接触面;其长度根据部位而定,一般4~8cm;其厚度根据局部软组织厚薄而定,为1.5~4cm。

      ②塔形垫:适用于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做成中间厚、两边薄、状如塔形的固定垫。

      ③梯形垫:一边厚,一边薄,形似阶梯状。多用于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等。

      ④高低垫:为一边厚、一边薄的固定垫。用于锁骨骨折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尺桡骨骨折。

      ⑤抱骨垫:呈半月状,适用于髌骨及尺骨鹰嘴骨折。最好用绒毡剪成。

      ⑥葫芦垫:厚薄一致,两头大、中间小,形如葫芦状。适用于桡骨头骨折或脱位。

      ⑦横垫:为长条形厚薄一致的固定垫,长6~7cm,宽1.5~2cm,厚约0.3cm。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⑧合骨垫:呈中间薄、两边厚的固定垫,适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

      ⑨分骨垫:用一根铅丝为中心,外用棉花或纱布卷成(不宜过紧),其直径为1~1.5cm,长6~8cm。适用于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等。

      ⑩大头垫:用棉花或棉毡包扎于夹板的一头,呈蘑菇状。适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

      (2)固定垫使用方法 使用固定垫时,应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固定垫。常用的固定垫放置法有一垫固定法、二垫固定法及三垫固定法。

      ①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多用于肱骨内上髁骨折、外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脱位等。

      ②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骨折复位后,将两垫分别置于两骨折端原有移位的一侧,以骨折线为界,两垫不能超过骨折端,以防止骨折再发生侧方移位(图4-38①)。

      ③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骨折复位后,一垫置于骨折成角突出部位,另两垫分别置于靠近骨干两端的对侧。三垫形成杠杆力,防止骨折再发生成角移位(图4-38②)。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4.扎带 扎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外固定力的来源,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则固定力不够,过紧则引起肢体肿胀,压伤皮肤,重者则发生肢体缺血坏死。临床常用宽1~2cm布带3~5条,将夹板安置妥后,依次捆扎中间、远端、近端,缠绕两周后打活结于夹板的前侧或外侧,便于松紧。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此松紧度较为适宜。

      5.操作步骤

      (1)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经过塑形后),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

      (2)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

      (3)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夹板间距以1~1.5cm为宜。夹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夹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

      (4)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6.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伸屈活动障碍并伴剧痛者,应及时处理。切勿误认为是骨折引起的疼痛,否则有发生缺血坏死之危险。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压迫性溃疡。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因复位继发性损伤,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夹板固定后静脉回流受阻,组织间隙内压有上升的趋势,可适当放松扎带。以后组织间隙内压下降,血循环改善,扎带松弛时应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特别是在2周以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7.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二)石膏固定

      医用石膏系脱水硫酸钙,是由天然结晶石膏煅制而成。将天然石膏捣碎,碾成细末,加热至100℃~200℃,使其失去水分,即成白色粉状,变为熟石膏。使用时石膏粉吸水后又变成结晶石膏而凝固,凝固的时间随温度和石膏的纯度而异,在40℃~42℃温水中,10~20分钟即凝固。石膏中加少许盐可缩短凝固时间。石膏凝固后体积膨胀1/500,故使用石膏管型不宜过紧。石膏干燥一般需要24~72小时。

      1.石膏绷带的用法 使用时将石膏绷带卷平放在30℃~40℃温水桶内,待气泡出净后取出,以手握其两端,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石膏在水中不可浸泡过久,或从水中取出后放置时间过长,因耽搁时间过长,石膏很快硬固,如勉强使用,各层石膏绷带将不能互相凝固成为一个整体,因而影响固定效果。

      2.石膏绷带内的衬垫 为了保护骨隆突部的皮肤和其他软组织不受压致伤,包扎石膏前必须先放好衬垫。常用的衬垫有棉纸、棉垫、棉花等。根据衬垫的多少,可分为有衬垫石膏和无衬垫石膏。有衬垫石膏衬垫较多,即将整个肢体先用棉花或棉纸自上而下全部包好,然后外面包石膏绷带。有衬垫石膏,患者较为舒适,但固定效果略差,多在手术后作固定用。无衬垫石膏,也需在骨突处放置衬垫,其他部位不放。无衬垫石膏固定效果较好,石膏绷带直接与皮肤接触,较服帖,但骨折后因肢体肿胀,容易影响血液循环或压伤皮肤。

      3.石膏绷带操作步骤

      (1)体位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或特殊要求体位)。如患者无法持久维持这一体位,则需有相应的器具,如牵引架、石膏床等,或有专人扶持。

      (2)保护骨隆突部位 放上棉花或棉纸。

      (3)制作石膏条 在包扎石膏绷带时,先做石膏条,放在肢体一定的部位,加强石膏绷带某些部分的强度。其方法是在桌面上或平板上,按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往返折叠6~8层,每层石膏绷带间必须抹平,切勿形成皱褶(图4-39)。也可不用石膏条,在包扎过程中,可在石膏容易折断处或需加强部,按肢体的纵轴方向,往返折叠数层,以加强石膏的坚固性。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4)石膏托的应用 将石膏托置于需要固定的部位,关节部为避免石膏皱褶,可将其横向剪开一半或1/3,呈重叠状,而后迅速用手掌将石膏托抹平,使其紧贴皮肤。对单纯石膏托固定者,按体形加以塑形。此时,内层先用石膏绷带包扎,外层则用干纱布绷带包扎。包扎时一般先在肢体近端缠绕两层,然后再一圈压一圈地依序达肢体的远端。关节弯曲部注意勿包扎过紧,必要时应横向将绷带剪开适当宽度,以防边缘处的条索状绷带造成压迫。对需双石膏托固定者,依前法再做一石膏托,置于前者相对的部位,然后用纱布绷带缠绕二者之外。

      (5)管型石膏的操作方法 采用石膏绷带环绕包缠肢体,则成管型石膏。一般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缠绕,且以滚动方式进行,切不可拉紧绷带,以免造成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在缠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石膏绷带的平整,切勿形成皱褶,尤其在第一、二层更应注意。由于肢体的上下粗细不等,当需向上或向下移动绷带时,要提起绷带的松弛部并向肢体的后方折叠(图4-40),不可翻转绷带(图4-41)。操作要迅速、敏捷、准确,两手互相配合,即一手缠绕石膏绷带,另一手朝相反方向抹平,使每层石膏紧密贴合,勿留空隙。石膏的上下边缘及关节部要适当加厚,以增强其固定作用。整个石膏的厚度,以不致折裂为原则,一般应为8~12层。最后将石膏绷带表面抹光,并按肢体的外形或骨折复位的要求加以塑形。因石膏易于成形,必须在成形前数分钟内完成,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易使石膏损坏。对超过固定范围部分和影响关节活动的部分(不需固定关节),应加以修削。边缘处如石膏嵌压过紧,可将内层石膏托起,并适当切开。对髋“人”字石膏、蛙式石膏,应在会阴部留有较大空隙。最后用色笔在石膏显著位置标记诊断及日期。有创面者应将创面的位置标明,以备开窗。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4.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1)石膏定型后,可用电吹风或其他办法烘干。

      (2)在石膏未干以前搬动病人,注意勿使石膏折断或变形,常用手托起石膏,忌用手指捏压,回病房后必须用软枕垫好。

      (3)抬高患肢,注意有无受压症状,随时观察指(趾)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如果有变化,立即将管型石膏纵向切开。待病情好转后,再用浸湿的纱布绷带自上而下包缠,使绷带与石膏粘在一起,如此石膏干固后不减其固定力。

      (4)手术后及有伤口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5)注意冷暖,寒冷季节注意外露肢体保温;炎热季节,对包扎大型石膏病人,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暑。

      (6)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被尿、便等浸湿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保护石膏原形,避免折裂变形。

      (7)如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者,应立即更换石膏。

      (8)患者未下床前,须帮助其翻身,并指导患者作石膏内的肌肉收缩活动;情况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9)注意畸形矫正。骨折或因畸形做截骨术的患者,X线复查发现骨折或截骨处对位尚好,但有成角畸形时,可在成角畸形部位的凹面横行切断石膏周径的2/3,以石膏凸面为支点,将肢体的远侧段向凸面方向反折,即可纠正成角畸形。然后用木块或石膏绷带条填塞石膏之裂隙中,再以石膏绷带固定。

 (三)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四肢和脊柱。

      牵引疗法有皮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临床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肌肉发达的程度和软组织损伤情况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牵引重量根据缩短移位程度和患者体质而定,应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不宜太过或不及。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造成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牵引力不足,则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

      1.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使作用力最终达到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的技术,称皮肤牵引。此法对患肢基本无损伤,痛苦少,无穿针感染之危险。由于皮肤本身所承受力量有限,同时皮肤对胶布黏着不持久,故其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1)适应证 骨折需要持续牵引疗法,但又不需要强力牵引或不适于骨骼牵引、布带牵引者。如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儿轻度关节挛缩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因肿胀严重或有水疱不能即刻复位者。

      (2)禁忌证 皮肤对胶布过敏者;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肢体有血循环障碍者,如静脉曲张、慢性溃疡、血管硬化及栓塞等;骨折严重错位需要强力牵引方能矫正移位者。

      (3)牵引方法

      ①按肢体粗细和长度,将胶布剪成相应宽度(一般与扩张板宽度相一致),并撕成长条,其长度应根据骨折平面而定,即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两倍之和。

      ②将扩张板贴于胶布中央,但应稍偏内侧2~3cm,并在扩张板中央孔处将胶布钻孔,穿入牵引绳,于扩张板之内侧面打结,防止牵引绳滑脱。

      ③防止胶布粘卷,术者将胶布两端按三等分或两等分撕成叉状,其长度为一侧胶布全长的1/3~1/2。

      ④在助手协助下,骨突处放置纱布,术者先持胶布较长的一端平整地贴于大腿或小腿外侧,并使扩张板与足底保持两横指的距离,然后将胶布的另一端贴于内侧,注意两端长度相一致,以保证扩张板处于水平位置。

      ⑤用绷带缠绕,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图4-42)。勿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⑥将肢体置于牵引架上,根据骨折对位要求调整滑车的位置及牵引方向。

      ⑦腘窝及跟腱处应垫棉垫,切勿悬空。

      ⑧牵引重量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肌肉发达情况而定,小儿宜轻,成人宜重,但不能超过5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4)注意事项 须及时检查牵引重量是否合适,太轻不起作用,过重胶布易滑脱或引起皮肤水疱。注意有无皮炎发生,特别是小儿皮肤柔嫩,对胶布反应较大,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牵引。注意胶布和绷带是否脱落,滑脱者应及时更换。特别注意检查患肢血运及足趾(指)活动情况。

      2.骨牵引 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其优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疱、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在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其缺点: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护理不当,易招致针眼处感染;穿针部位不当易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伤骨骺。

      (1)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无法实施皮肤牵引的短小管状骨骨折,如掌骨、指(趾)骨骨折。⑦手术前准备,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2)禁忌证 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3)操作方法

      ①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仰卧,头下枕一沙袋,剃光头发,用肥皂及清水洗净,擦干,用甲紫在头顶正中画一前后矢状线,分头顶为左右两半,再以两侧外耳孔为标记,经头顶画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使两臂的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该处即为颅骨钻孔部位;另一方法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颅顶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两线与上述额状线相交的左右两点,为钻孔的位置。以甲紫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后,用尖刀在两点处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止血,用带安全隔板的钻头在颅骨表面斜向内侧约45°角,以手摇钻钻穿颅骨外板(成人约4mm,儿童约3mm)。注意防止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使其牵引弓钉齿固定牢固,缝合切口并用酒精纱布覆盖伤口。牵引弓系牵引绳并通过滑车,抬高床头进行牵引(图4-43)。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其维持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为了防止牵引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②尺骨鹰嘴牵引:适用于难以复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粉碎型肱骨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患者仰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一横指处,即为穿针部位,甲紫标记,局麻后,将克氏针自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经,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酒精纱布覆盖针眼外,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图4-44)。儿童患者可用大号巾钳代替克氏针直接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③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患者仰卧位,伤肢置于牵引架上,使膝关节屈曲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标记穿针部位,此点适在股骨髁上前后之中点。向上拉紧皮肤,以克氏针穿入皮肤,直达骨质,掌握骨钻进针方向,徐徐转动手摇钻,当穿过对侧骨皮质时,同样向上拉紧皮肤,以手指压迫针眼处周围皮肤,穿出钢针,使两侧钢针相等,酒精纱布覆盖针孔,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图4-45)。穿针时一定要从内向外进针,以免损伤神经和血管。穿针的方向应与股骨纵轴成直角,否则钢针两侧负重不平衡,易造成骨折断端成角畸形。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6~1/8,维持量为3~5kg。

      ④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将患肢置于牵引架上。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点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为进针点,标记后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由外侧向内侧进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钢针穿出皮肤后,使两针距相等,酒精纱布保护针孔,安置牵引弓进行牵引(图4-46)。如用骨圆针做牵引时,必须用手摇钻穿针,禁用锤击,以免骨质劈裂。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量为3~5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⑤跟骨牵引:适用于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将伤肢置于牵引架上,小腿远端垫一沙袋使足跟抬高,助手一手握住前足,一手握住小腿下段,维持踝关节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长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以甲紫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以手摇钻将骨圆针自内侧钻入,直达骨质。注意穿针的方向,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正常生理弧度。在此角度上旋转手摇钻,骨圆针缓慢贯通骨质,并穿出皮肤外,酒精纱布覆盖针孔,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图4-47)。成人跟骨牵引最好用骨圆针,骨圆针较克氏针稳妥,不易拉豁骨质。牵引重量为3~5kg。

      ⑥肋骨牵引:适用于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浮动胸壁,出现反常呼吸时。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浮动胸壁中央的一根肋骨。局部浸润麻醉后,用无菌巾钳将肋骨夹住,钳子一端系于牵引绳,进行滑动牵引(图4-48)。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3.布托牵引 系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进行牵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颌枕带牵引

      ①适应证:无截瘫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

      ②操作方法:目前使用的颌枕带一般为工厂加工成品,分为大、中、小号。也可自制,用两条布带按适当角度缝在一起,长端托住下颌,短端牵引枕后,两带之间再以横带固定,以防牵引带滑脱,布带两端以金属横梁撑开提起,并系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重量砝码,进行牵引(图4-49)。牵引重量为3~5kg。此法简便易行,便于更换,不需特别装置。但牵引重量不宜过大,否则影响张口进食,压迫产生溃疡,甚至滑脱至下颌部压迫颈部血管及气管,引起缺血窒息。

      (2)骨盆悬吊牵引

      ①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

      ②操作方法:布兜以长方形厚布制成,其两端各穿一木棍。患者仰卧位,用布兜托住骨盆,以牵引绳分别系住横棍之两端,通过滑轮进行牵引(图4-50)。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稍离开床面即可。一侧牵引重量为3~5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3)骨盆牵引带牵引

      ①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等。

      ②操作方法:用两条牵引带,一条固定胸部,并系缚在床头上,一条骨盆带固定骨盆,以两根牵引绳分别系于骨盆牵引带两侧扣眼,通过床尾滑轮进行牵引(图4-51)。一侧牵引重量为5~15kg。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4.注意事项

      (1)骨牵引装置安置完毕后将牵引针两端多余部分剪去,并套上小瓶,以防止针尖的损害。

      (2)注意牵引针两侧有无阻挡,如有阻挡应及时调整,以免减低牵引力。

      (3)经常检查针眼处有无感染,为防止感染,隔日向针孔处滴75%酒精2~3滴。如感染明显又无法控制,应将其拔出,并根据病情采用他法。

      (4)注意牵引针有无滑动或将皮肤拉豁。此种情况多见于克氏针,应及时调整牵引弓或重新更换。

      (5)注意肢体有无压迫性溃疡。

      (6)鼓励患者及时练习肌肉运动和进行指(趾)功能锻炼。

      (7)每天测量肢体长度并与健侧比较。在牵引最初数日,应及时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便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如对位不良,应相应调节牵引方向或重量。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以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如系关节挛缩可逐渐增加重量,但应注意肢体运动情况及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四)外固定器固定

      应用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折远近两端骨干上,外用固定器使骨折复位并固定,称为外固定器固定。

      1.适应证

      (1)肢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伴广泛的软组织损伤,需行血管、神经、皮肤修复者;或需维持肢体的长度,控制骨感染的二期植骨者,如小腿开放性骨折等。

      (2)各种不稳定性新鲜骨折,如股骨、胫骨、髌骨、肱骨、尺桡骨骨折等。

      (3)软组织损伤、肿胀严重的骨折。

      (4)多发性骨折及骨折后需要多次搬动的患者。

      (5)长管骨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后亦可使用外固定器。

      (6)关节融合术、畸形矫正术均可用外固定器加压固定。

      (7)下肢短缩需要延长者。

      2.操作方法 各种固定器因结构与治疗部位不同,而其操作方法亦各异。现以常用的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说明其操作方法。

      (1)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 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在胫骨的上、下端各穿一枚克氏针或骨圆针,穿针时注意避开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针要同骨之纵轴成90°,二针要平行。将复位固定器(图4-52)的克氏针插座和克氏针相连,把装置架装入插座上滑槽中,再将针插座固定好(图4-53)。扭动加压螺丝和六角形伸缩调节螺母,即将骨折部向上下延长(牵引作用)。在电视X线机下观察,可见骨折断端拉开,断端的远近端达到相合的水平(恢复胫骨的长度)。推动元宝形挂钩,在滑轨上调节定位固定螺母和复位固定调节螺杆,对准骨折移位部(侧方、成角移位),放上弧形压板和压垫,进行加压复位。透视下观察若对位良好,将固定装置架的各旋钮、螺母固定紧,即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2)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 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仰卧床上,患肢外展20°~30°,呈中立位。患侧大腿常规消毒铺巾,自股骨大粗隆顶点至股骨外髁画一连线,在电视X线机下确定骨折位置并作标志,在所画的连线上于骨折端的两侧各穿上两根固定针,一般要求穿出对侧皮质两个螺纹,四根固定针要相互平行。将固定针置入外固定器两端夹块的孔道内旋紧锁钮使之牢固夹紧,注意外固定器放置于离皮肤1cm处。电视X线机透视下,在牵引患肢的同时用手法或用复位钳夹紧外固定器两端的夹块,操纵骨段矫正各种移位,整复骨折直至对线对位满意后,立即将两侧万向关节的锁钮及延长调节装置的锁钮旋紧,手术完成(图4-54)。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固 定·外固定

      3.注意事项 外固定器术后适当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开放性骨折要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针眼皮肤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术后第二天即应更换敷料,清洁皮肤,用75%酒精滴于针眼处,每天2次。下肢术后均在腘窝处垫薄枕,使膝关节屈曲20°~30°,鼓励病人术后行股四头肌的主动舒缩锻炼,并且主动和被动活动骨折远近端的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下肢骨折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手术后1周左右扶双拐行走,并且随时X线检查了解骨折端有无移位,如发生移位,随时调节外固定器予以矫正。定期摄片,检查对线对位、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情况。

      当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时,可鼓励病人逐渐用患肢负重,先扶单拐而后无拐行走;当有临床愈合征象、X线片显示连续性骨痂时可拆除外固定器,旋出固定针,针眼用酒精纱布及敷料覆盖,一般1周左右可愈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