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旋覆花三两(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方解]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2.方论选录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8:“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已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与旋覆花下气除痰为君,以代赭石为臣,而镇其虚气;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气,除痞散硬为佐;人参、大枣、甘草之甘,而调缓其中,以补胃气而除噫也。”
[临床报道]
王氏用旋覆代赭汤加味防治恶性肿瘤化疗的恶心呕吐反应72例,同时设西药恩丹西酮为对照,对化疗呕吐反应的防治效果进行前瞻性临床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结果:中药组对顺铂化疗与非顺铂化疗的呕吐有效率分别为97.7%、93.5%,高于西药对照组的87.8%、 87.1%,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方能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恶心呕吐反应。[王亚非,等.旋覆代赭汤加味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呕吐反应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5):273]
[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