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 Hǎifúshí(《本草拾遗》) 本品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Costazia aculeal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虫Costazia costazii Audouim的骨骼,俗称石花;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又称浮海石。前者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夏秋季捞起,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后者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全年可采,捞出洗净晒干。本品气微,味微咸。以体轻,色灰白者为佳。 【药性】咸,寒。 【归经】归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 1.痰热咳喘 本品味咸性寒,体虚轻浮,主归肺经。寒能清热,咸能软坚。清化痰热,化老痰胶结是其所长。临床常用于痰热胶结,咯痰色黄,质稠难咯,咳久不愈体实者,常与瓜蒌、贝母、胆南星等同用;若肝火灼肺,久咳痰中带血者,可配伍青黛、栀子、瓜蒌等药。 2.瘰疬,瘿瘤 本品咸寒,既能清热化痰,又能软坚散结。可用治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常与牡蛎、浙贝母、海藻等药同用。 3.血淋,石淋 本品性寒,善清肺金之痰热,疏通水之上源,使肺气清肃,水道通利,故可治疗血淋、石淋,多与小蓟、蒲黄、木通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脊突苔虫的骨骼,主含碳酸钙,并含少量镁、铁及酸不溶物质;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亦含氯、镁等。 2.药理作用 本品有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排出的作用,还可促进尿液的形成及排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