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Pípáyè(《名医别录》)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广东、浙江。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以色灰绿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用】 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 本品苦降寒清,入肺经长于降泄肺气,清肺化痰以止咳平喘,凡风热燥火所致的咳嗽气喘均可配伍使用。治风热咳嗽,可与桑叶、牛蒡子、前胡等同用;治肺热咳喘,痰黄质稠,可单用制膏,或与桑白皮、黄芩、前胡等同用,以清泄肺热、降气化痰;若燥热伤肺,咳喘少痰,或干咳无痰,常与桑叶、麦冬、苦杏仁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若阴伤肺燥,干咳气急,或痰中带血,可配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止血药,或与梨、白蜜、莲子肉等为膏。 2.胃热呕吐,哕逆,烦热口渴 本品苦降性微寒,入胃经长于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治胃热呕吐呃逆,烦热口渴,常与黄连、竹茹、芦根等同用,以增强清胃止呕之效。若中寒气逆之呕逆,亦可配伍生姜、橘皮、竹茹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6~10g。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三萜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等;挥发油:橙花叔醇,金合欢花醇等;有机酸类成分:酒石酸,柠檬酸等。还含倍半萜及苦杏仁苷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0.70%,饮片同药材。 2.药理作用 枇杷叶醇提取物及其多种提取成分有不同程度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中三萜酸还有平喘和免疫增强作用。所含苦杏仁苷除镇咳平喘外,还有镇痛作用。所含绿原酸能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并有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此外,枇杷叶还有抗病毒、抗菌、降血糖及抗肿瘤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