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剂●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2019-12-2 13:34|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802| 评论: 0

摘要: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15g)淡黄芩十两(10g)绵茵陈十一两(11g)石菖蒲六两(6g)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各5g)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各4g)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 ...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15g) 淡黄芩十两(10g) 绵茵陈十一两(11g) 石菖蒲六两(6g) 川贝母 木通各五两(5g)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各四两(4g)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或为丸剂,每服9~12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息,颐咽肿痛,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证治机理】本证由湿热疫毒,蕴于气分所致。湿热交蒸,蕴而化毒,充斥气分,以致发热口渴,肢酸倦怠;湿邪困阻,气机失畅,故胸闷腹胀;热毒上壅,则咽痛颐肿;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则身目发黄;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淋浊,甚或泄泻;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亦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是证病涉三焦,症状繁杂,但皆由湿热蕴毒而致,法当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伍,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臣以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助君药祛湿之力。连翘、薄荷、射干、贝母清热解毒,透邪散结,消肿利咽,助君药解毒之功;木通清热通淋,助君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俱为佐药。诸药共奏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故可令弥漫三焦之湿热毒邪俱除。

【配伍特点】苦寒芳化渗利同用,上解中化下利并行。

【运用】王世雄称本方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夏令暑湿季节尤为常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

【鉴别】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均有清热利湿之功,治疗湿温邪留气分之证。三仁汤以滑石为君,配伍“三仁”、通草、竹叶清利湿热,故重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适用于湿多热少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甘露消毒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配伍连翘、射干、贝母散结消肿,故利湿化浊与清热解毒并重,适用于湿热疫毒充斥气分之证。

【方论选录】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徵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温热、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息,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王世雄《温热经纬》卷五)

【方歌】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