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 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热痰证。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等。 《医方考》 【组成】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6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9g) 【用法】姜汁为丸。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生姜汁为丸,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热痰咳嗽。咳嗽,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治机理】本证乃因热淫于内,灼津成痰,痰热互结所致。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故咳嗽痰黄、黏稠难咯;痰热内结,气机阻滞,则胸膈痞闷,甚则气逆于上,故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正如汪昂云:“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医方集解·除痰之剂》)故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解】本方系二陈汤去甘草、乌梅,加胆南星、瓜蒌仁、黄芩、杏仁、枳实而成。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功善清热豁痰,为君药。瓜蒌仁甘寒质润而性滑,长于清热化痰,黄芩苦寒,功善清泻肺火,二者合用,助君药以增强清肺热、化痰结之力;制半夏虽属辛温之品,但与苦寒之黄芩相配,则避其性温助热之弊,而独取化痰散结、降逆止呕之功,共为臣药。治痰者当须降其火,治火者必须顺其气,故佐以杏仁降利肺气,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化痰,并佐茯苓健脾渗湿。使以姜汁为丸,既可制半夏之毒,又增强祛痰降逆之力。 【配伍特点】苦寒与辛燥合法,清化佐以行降,气顺火清痰消。 【运用】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之常用方。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方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也;若瓜萎者,则下气利痰云尔。(吴崑《医方考》卷二) 【方歌】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仁, 芩苓姜汁为糊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