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消食剂 凡以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为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消法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程钟龄云:“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医学心悟》)因此,凡由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均可用之。本章主要论述食积内停的治法与方剂,其他可分别参阅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等章。 食积之病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虚饮食难消所致。因此,本章方剂分为消食化滞剂和健脾消食剂两类。 食滞内停,每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消食剂中常配伍理气之药,使气行则积消。对于正气素虚,或积滞日久,脾胃虚弱者,又当健脾固本与消积导滞并用。否则,只消积而不扶正,其积暂去,犹有再积之虞,况正虚不运,积滞亦难尽除。此外,本类病证之兼证尚有化热或兼寒之别,故配伍用药亦应温清有别。 消食剂与泻下剂均为消除体内有形实邪的方剂,本类方剂作用较泻下剂缓和,但仍属克削或攻伐之剂,应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且多用丸剂,取其渐消缓散。若过用攻伐之剂,则正气更易受损,而病反不除。纯虚无实者则当禁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保和丸为治“一切食积”轻证之剂? 2.连翘在保和丸、银翘散、清营汤、凉膈散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均为消下兼清之剂,两方的配伍特点有何不同?如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临证怎样鉴别应用? 4.健脾丸中黄连的配伍意义是什么?本方与参苓白术散均有补脾止泻之功,临床上应如何区别运用? 5.如何理解葛花解酲汤的配伍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