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标本

2023-6-13 16:19|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101| 评论: 0

摘要: 一、标本的概念和内容 (一)标本的概念 “标”和“本”是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性的名词。在中医学中应用很广,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如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人体 ...

一、标本的概念和内容

(一)标本的概念

是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是一个相对性的名词。在中医学中应用很广,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如从人体与致病因素来说,人体正气是本,致病的邪气是标;从疾病本身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的发生先后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总之,在中医理论中用标本说明发病的先后缓急,疾病的进退轻重,代表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等。

经脉的标本,是说明经脉上下相互关联和本末关系。,《说文解字》解释木下曰本,即树的根本、主干部分;,《说文解字》解释木杪末也,即树梢部分。在经络理论中,标本指经脉的本末,犹树之根基与主干,犹树之分枝与末梢。强调经气集中于四肢部位为,扩散于头面和躯干一定部位为,人体的头面躯干与四肢相对来说位置在上,以此阐明头面躯干与四肢之间经气运行的上下关系。经脉的,是指经气集中的本源部位,,是指经气弥漫的散布部位。因此,十二经脉的主要在四肢的下部,在头面胸背等的上部。

(二)标本的内容

标本的具体内容见于《灵枢·卫气》,其中所载: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俞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俞与舌本也;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中,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脉)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俞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两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

以上内容结合《灵枢·根结》记载分析如下: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5寸中,即跗阳穴附近;标在两络命门,即目,其穴有睛明穴。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足指窍阴穴;标在窗笼之前,即耳前,其穴有听会穴。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指厉兑穴;标在人迎、颊、挟颃颡,指颈部人迎穴、面颊及其内部之鼻咽,颊部有地仓穴。

——以上足三阳之标部都在头面。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4寸之中,约当三阴交穴附近;标在背俞与舌本,指脾俞及舌根部。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3寸中,约当交信穴附近;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指肾俞和舌下两脉,即后人所称金津”“玉液所在(《根结》篇称廉泉)。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5寸所,约当中封穴;标在背俞,指肝俞所在。

——以上足三阴之标部都在背俞与舌部。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指尺骨小头后,其穴有养老穴;标在命门之上1寸,当是睛明穴上1寸,其穴有攒竹。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中,约当液门穴所在;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约当丝竹空、瞳子髎穴所在。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似指曲池穴,上至别阳(《甲乙经》:臂臑,一名别阳。《太素》注:背臑手阳明络,名曰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约当面下和颈上部,指扶突穴等。

——以上手三阳之标部都在头面,与足三阳之标部相通。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约当中府穴部(或解作天府穴)。

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当神门穴;标在背俞,指心俞。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2寸中,即内关穴所在;标在腋下3寸,指天池穴。

——以上手三阴之标部都在胸部及背俞。

十二经标本部位见表17-2-1

17-2-1 十二经标本部位表


 

 上述十二经脉标本,与足六经根结比较,可以看出其间的异同。所同者,两者均论述了四肢与头身之间的密切关系,皆以四肢末端为根、本,以头面胸腹背等处为结、标,,部位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均为脉气所出、所始之处;为脉气所归、所止之处。其所异者,标本范围较根结广泛,标本所指的范围,笼统而抽象,根结所指的范围,局限而具体。专指井穴;指四肢肘膝以下的一定部位。在头胸腹部;在头胸背等部。《内经》论根结仅以足六经为代表,论标本则含手足十二经,可以看出,十二经标本是在根结关系基础上的扩展,以指导临床辨证用穴,更具全面性。

二、标本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标本理论,是以四肢为本,以头面躯干为标,说明经气集中与扩散的关系。是经气汇聚的重心,是经气扩散的区域,以说明四肢与躯干之间经气运行的密切联系,更加突出地阐明了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穴对头身远隔部位病证的重要治疗作用。

根结和标本理论在意义上大体是一致的,都是强调经气其在四肢,以此为,而其在头面躯干,以此为。根结、标本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的流注运行状况,即经气运行的多样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了经气的升降出入,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表明了人体机能活动的复杂性。阐释了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治疗远隔部位的脏腑及头面五官疾病的机理,对针灸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灵枢·终始》言: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这些论述都是标本理论指导的临床取穴、配穴原则。

(一)本部腧穴的应用

四肢肘膝以下本部和根部是十二经经气交接流注的重要部位,特定穴中的五输穴、原穴、十二经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皆在本部,这些腧穴能治疗头面、胸、腹及内脏疾病。可以说经脉的根结标本理论为五输穴的解释应用、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远治作用、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标幽赋》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等,都是本部腧穴的具体应用。

(二)标部腧穴的应用

标本理论,以人体头胸背部为。在头面标部的腧穴,能治疗头面、五官及脑的疾病。如《通玄指要赋》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百症赋》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在胸背标部的腧穴,以俞募穴为代表,对诊治胸腹内脏疾病有特殊重要意义。此外,根据标本上下、内外经气相互贯通、对应作用的理论,上病可下取,下病也可上取,标部腧穴在治疗四肢部的疾病时也同样有显著疗效。如《千金要方》取神庭穴治疗四肢瘫痪,《外台秘要》取浮白穴治疗腿足痿软,《肘后歌》取风府医治腿脚疾患,《标幽赋》取魂门治疗四肢筋骨拘挛疼痛等,都是标部腧穴的具体应用。

(三)本部和标部腧穴的配合应用

标部与本部腧穴配合也是临床普遍应用的配穴方法,这种配穴方法除本经标本部腧穴配合外,也有各经标本部腧穴的互配。如《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散心下之悲凄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又如《玉龙赋》治肢体佝偻,风池配绝骨,治痞块疝气,期门配大敦;《席弘赋》治目疾,睛明配光明等,均为一上一下,一远一近标本部穴位的配合应用。

经脉标本理论还可以用以分析疾病证候的上下虚实。《灵枢·卫气》论标本证候治法时说: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实)者绝而止之,虚则引而起之。”“绝而止之,指对实证要用泻法断绝其根源,制止疾病的发展;引而起之,指对虚证要用补法引导正气,用标本理论,引导正气,使之得以振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第一节 根结下一篇:第三节 气街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