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四海

2023-6-13 16:37|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93| 评论: 0

摘要: 一、四海的概念和内容 (一)四海的概念 “四海”是人体营卫气血产生、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的部位。 “海”,是百川汇聚之处。《说文解字》曰:“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在经络理论中认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像大地上 ...

一、四海的概念和内容

(一)四海的概念

四海是人体营卫气血产生、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的部位。

,是百川汇聚之处。《说文解字》曰: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在经络理论中认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像大地上的河流。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环行流注的过程中,气血就像百川汇归于人身的一定部位,由此产生了四海的概念。四海,《灵枢·海论》中指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二)四海的内容

《灵枢·海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气冲穴),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该篇以胃、冲脉、膻中、脑四个部位,分别称为水谷之海、血海(又称十二经之海)、气海和髓海。同时,指出了四海所输注的腧穴。其中柱骨之上下,是指颈项部;髓海之输上在于盖,指巅顶部的百会穴。从以上所述可知,四海的具体部位是:髓海在脑——头部;气海在膻中——胸部;水谷之海在胃——上腹部;血海在冲脉——下腹部。

四海部位及所输注的腧穴见表17-4-1


17-4-1 四海部位及输注穴表 


 


四海与气街具有一致性。从位置上讲,脑为髓海,与头气街相通;膻中为气海,与胸气街相通;胃为水谷之海,与腹气街相通;冲脉为血海,与腹气街和胫气街相通。可以说四海与气街着重于经络气血横向的联系与汇通。

四海、气街与三焦的划分也有其相通之处。四海位于头、胸、腹;气街以头、胸、腹、胫划分;而三焦是以胸、腹来分。气海——胸气街,从三焦来说属上焦,其部位为胸部;从三焦来说中、下两焦均在腹部,乃水谷之海、血海所在,通腹气街。腹气街可分为上腹气街和下腹气街,以与水谷之海、血海及中焦、下焦相配合。将四海、气街与三焦,三者结合起来更易理解经络腧穴与脏腑的关系。

二、四海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四海理论,强调了气、血、脑髓、水谷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四海是全身精神、气血的化生、汇聚之处,是对十二经脉的依归,对头、胸和上下腹功能的最大概括。十二经脉通于四海,是以四海为中心归纳各经脉的一些特点,四海起总领作用。四海之间又相互配合,水谷之海是化生血气的本源,其上部为气海,主一身之气;下部为血海,主一身之血;血气之精华则上聚于髓海,是为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指出由血气、精神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经脉、脏腑、四海,是从不同层次论述相关内容,四海理论对掌握纲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其虚实逆顺与十二经脉的盈亏、脏腑机能的盛衰息息相关。

四海理论在说明人体生理和疾病诊治方面有重大意义。脑为髓海,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视听嗅言、肢体运用等皆归于脑的生理功能。即头脑是精神的最高主宰,是神气的本源。与头脑直接相关的经脉是督脉和足太阳经,再扩大为手足三阳经,阳气即以髓海为依归。髓海失调,就会产生有余和不足,而出现相应病症。如《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临床可取髓海所输注腧穴百会、风府及其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

膻中为气海,膻中指胸中而言,位近心肺,属于上焦,为宗气所聚之处。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心肺二脏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气海失调,也会产生有余和不足的病症。如《灵枢·海论》云: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少气不足以言。临床可取气海所输注腧穴大椎、人迎及其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

胃为水谷之海,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化其精微以出于中焦,是营卫、气血的本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又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为足阳明经所属。《素问·玉机真藏论》言: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可见古人对胃的作用极为重视,体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学说。胃为居中焦,性主通降,胃的病变以胃失和降为主证。如《灵枢·海论》云: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临床可取水谷之海所输注腧穴气冲、足三里及其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

冲脉为血海和十二经之海,与任、督同起于胞中,联带脉、注少阴、并阳明、及太阳,贯穿全身。《灵枢·逆顺肥瘦》说冲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经;……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冲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容纳、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冲脉出于下焦,与肾间动气及元气关系密切。《灵枢·海论》曰: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张介宾注:怫然,怫郁也,重滞不舒之貌。”“狭,隘狭也,索然不广之貌。)说明血海有余或不足,关系十二经及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的强弱。临床可取血海所输注腧穴大杼,上、下巨虚及其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

总之,四海各有其功能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主持全身气血津液,对人体生命活动极为重要。在临床上,应掌握四海的分布和输注规律,辨其有余或不足,以补虚泻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