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

2023-11-22 12:06|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912| 评论: 0

摘要: 本指南遵循中医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以基层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组织中西医临床、循证医学、基层及全科医师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内容为基 ...


常见危险因素的中医预防

针对糖尿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进行综合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一、超重或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减重有利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的缓解。在常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等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可配合中医药治疗。干预目标为: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4 kg/m2,或体重下降5%~10%,并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一)辨证选方口服

1.胃肠实热证:可选用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 [酒大黄6 g(后入)、姜厚朴6 g、炙枳实9 g、炒山楂9 g、焦神曲9 g、姜半夏6 g、茯苓12 g、陈皮6 g、连翘9 g、莱菔子9 g]

2.脾虚湿阻证: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12 g、麸炒薏苡仁15 g、砂仁6 g、桔梗9 g、炒白扁豆15 g、茯苓12 g、党参9 g、炙甘草6 g、麸炒白术12 g、麸炒山药12 g、陈皮6 g)。

3.脾肾阳虚证:可选用真武汤加减 [茯苓12 g、炒白芍9 g、生姜9 g、麸炒白术9 g、炮附片(先煎1小时)6 g]

4.肝郁气滞证:可选用逍遥散加减 [当归9 g、茯苓12 g、炒白芍9 g、麸炒白术9 g、北柴胡9 g、炙甘草6 g、生姜6 g、薄荷(后下)3 g]

(二)耳穴贴压

常配合针灸等疗法使用。主穴:胃、神门、饥点、内分泌、三焦、交感、肾、口、大肠、脾。局部常规消毒后,每次选用3~5个穴位,王不留行籽贴压,单侧取穴。每隔23日更换1次,12周为1个疗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3部分 耳针》。

(三)穴位埋线

适用于超重或肥胖者。主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足三里,并随证加减;每2周埋线1次,12周为1个疗程。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10部分 穴位埋线》。

(四)辨证针刺治疗

适用于超重或肥胖辨证为脾虚湿阻证、脾肾阳虚证者。主穴选脾俞、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每周23次,12周为1个疗程。可配合使用电针、温针等。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20部分 毫针基本刺法》。

 

二、高血压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一)中药代茶饮

可选用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功效的中药泡茶饮用,如菊花6 g、枸杞子6 g、炒决明子6 g、炒山楂6 g、麦冬6 g、罗布麻叶6 g等。

(二)耳穴贴压

可采用黏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进行耳穴贴压。常用耳穴如耳背沟、肝、心、神门等;风阳上亢证加交感穴;肝肾阴虚证加肾穴;每穴按压20~30次,使患者感胀痛及耳廓发热。每隔23天更换1次,12周为1个疗程。

(三)辨证选方口服

1.风阳上亢证:可选择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 g、钩藤(后下)12 g、炒决明子18 g、栀子9 g、黄芩9 g、川牛膝12 g、炒杜仲9 g、益母草9 g、桑寄生9 g、夜交藤9 g、茯神9 g]

2.肝肾阴虚证: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 g、酒萸肉9 g、麸炒山药12 g、泽泻12 g、牡丹皮9 g、茯苓12 g、枸杞子12 g、菊花9 g)。

(四)辨证针刺治疗

风阳上亢证可选合谷、太冲、侠溪、行间等穴位;肝肾阴虚证可选太溪、太冲、三阴交、侠溪等穴位;每周23次,4周为1个疗程。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三、高脂血症

(一)辨证参考选用具有调脂功效的中药

如银杏叶、荷叶、女贞子、黄连、山楂、决明子、丹参、三七、荷叶、地骨皮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药理作用。

(二)辨证选方口服

1.脾虚湿盛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麸炒薏苡仁15 g、莲子肉9 g、炙甘草6 g、炒白扁豆12 g、茯苓12 g、陈皮6 g、党参12 g、麸炒白术12 g、麸炒山药12 g、丹参9 g、焦山楂9 g、泽泻12 g、三七粉6 g)。

2.气滞痰阻证:选用越鞠丸加减(香附6 g、川芎6 g、炒栀子9 g、苍术12 g、炒神曲9 g、玄参9 g、黄连6 g)。

3.浊毒内蕴证:选用大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黄连6 g、熟大黄3 g、僵蚕9 g、枳实9 g、姜半夏6 g、北柴胡12 g、黄芩9 g、干姜6 g、佩兰12 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