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

2023-11-22 12:06|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910| 评论: 0

摘要: 本指南遵循中医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以基层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组织中西医临床、循证医学、基层及全科医师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内容为基 ...


十、尿频

(一)辨证选方口服

1.胱湿热证:可选八正散加减 [木通6 g,车前子15 g,萹蓄15 g,瞿麦15 g,栀子9 g,大黄(后下)9 g,滑石18 g,甘草3 g]

2.肺热津伤证:可选消渴方加减(天花粉15 g、葛根15 g、麦冬15 g、生地黄15 g、藕汁15 g、黄连6 g、黄芩9 g、知母9 g)。

3.脾肾气虚证:可选无比山药丸加减(麸炒山药15 g、茯苓15 g、熟地黄15 g、酒萸肉15 g、菟丝子15 g、巴戟天15 g、炒杜仲15 g、牛膝15 g、肉苁蓉15 g、醋五味子6 g、炙黄芪15 g、麸炒白术9 g)。

4.肾阴亏虚证:可选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 g、酒萸肉9 g、麸炒山药15 g、枸杞子15 g、牡丹皮9 g、茯苓15 g、泽泻9 g)。

5.阴阳两虚证:可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15 g、酒萸肉9 g、麸炒山药15 g、牡丹皮9 g、茯苓15 g、泽泻9 g、肉桂3 g(后下)、炮附片(先煎1小时)9 g]

(二)水煎代茶饮

益智仁9 g,芡实15 g,炙黄芪6 g,覆盆子6 g,对不同证型的尿频均有一定的调摄作用。

 

十一、易饥多食

(一)辨证选方口服

1.胃热炽盛证:可选玉女煎加减 [熟地黄15 g、生石膏(先煎)15 g、知母5 g、麦冬6 g、牛膝5 g]

2.气阴亏虚证:可选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6 g、藿香12 g、葛根15 g、木香6 g、茯苓12 g、麸炒白术12 g、炙甘草3 g)。

3.胃强脾弱证:可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2 g、黄连3 g、黄芩9 g、党参9 g、干姜9 g、炙甘草9 g、大枣4枚)。

(二)水煎代茶饮

1.阴虚火旺者,伴有口干、便燥:竹茹9 g,玉竹9 g,石斛9 g,马齿苋9 g

2.胃强脾弱者,伴有大便不实、乏力、少食:党参6 g,麦冬6 g,香橼6 g,北沙参9 g

 

十二、皮肤瘙痒

(一)辨证选方口服

1.血热风燥证:可选消风散加减 [生石膏15 g(先煎)、生地黄15 g、当归15 g、胡麻仁15 g、苍术9 g、蝉蜕6 g、知母6 g、苦参6 g、荆芥9 g、防风6 g、蒺藜9 g、炙甘草6 g]

2.血虚风燥证:可选当归饮子加减(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酸枣仁15 g、炙黄芪15 g、制首乌9 g、刺蒺藜9 g、炒白芍9 g、僵蚕6 g、荆芥9 g、防风6 g、苦参6 g、川芎6 g、炙甘草6 g)。

3.脾虚生风证:可选玉屏风散合五味异功散加减(炙黄芪18 g、太子参15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酸枣仁15 g、蒺藜12 g、荆芥9 g、防风9 g、陈皮6 g、地肤子9 g、炒鸡内金9 g、炒麦芽9 g、焦山楂9 g、白鲜皮6 g、苦参6 g、炙甘草6 g)。

4.湿热下注证: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6 g、泽泻9 g、北柴胡9 g、车前子9 g(单包)、生地黄15 g、炒栀子6 g、炒黄芩6 g、苦参6 g、刺蒺藜12 g、地肤子9 g、甘草6 g]

(二)水煎代茶饮

属湿热证者,伴有舌红、苔黄腻:桑白皮9 g,土茯苓9 g,荷叶6 g,赤小豆18 g,炙甘草9 g,马齿苋18 g,香薷6 g;皮肤干燥,怕热者:红花3 g,泽兰6 g,蒺藜6 g,炙甘草6 g,火麻仁9 g,桑叶6 g

(三)中药外洗

1.属湿热瘀阻证: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30 g,桃仁、红花、甘草各20 g;煎水凉至38 ℃左右时擦洗患处,每次20 min,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活血化瘀、祛湿止痒的功效。

2.属湿热蕴肤证:苦参20 g、黄芩20 g、土茯苓20 g、黄柏20 g;煎水凉至38 ℃左右时擦洗患处,每次20 min,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祛湿止痒的功效。

 

十三、焦虑抑郁

(一)辨证选方口服

1.肝气郁结证: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北柴胡6 g、陈皮6 g、川芎6 g、炒白芍6 g、枳壳6 g、香附6 g、炙甘草3 g)。

2.气郁化火证:可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牡丹皮9 g、炒栀子9 g、茯苓9 g、麸炒白术9 g、薄荷(后下)3 g、炙甘草6 g、北柴胡9 g、炒白芍9 g、当归6 g、龙胆6 g、大黄(后下)3 g、黄连3 g、吴茱萸3 g、菊花9 g、钩藤(后下)9 g、蒺藜9 g]

3.气滞痰凝证:可选半夏厚朴汤加减 [姜半夏12 g、茯苓12 g、姜厚朴9 g、生姜15 g、紫苏叶6 g、北柴胡6 g、麸炒白术12 g、炒白芍12 g、当归9 g、炙甘草6 g、薄荷(后下)9 g、煨姜9 g、海蛤壳15 g、紫菀9 g、浙贝母9 g、陈皮6 g]

4.忧郁伤神证:可选甘麦大枣汤加减 [炙甘草9 g、淮小麦30 g、大枣10枚、酸枣仁30 g、柏子仁9 g、茯神9 g、龙骨(先煎)15 g、牡蛎(先煎)15 g、当归9 g、炒白芍9 g]

5.心脾两虚证:可选归脾汤加减(麸炒白术9 g、当归9 g、茯神9 g、炙黄芪12 g、远志6 g、龙眼肉12 g、酸枣仁12 g、党参6 g、木香6 g、炙甘草3 g、生姜6 g、大枣3枚)。

6.心肾阴虚证:可选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 [党参15 g、茯苓15 g、玄参9 g、丹参9 g、桔梗12 g、远志15 g、当归9 g、醋五味子6 g、麦冬15 g、柏子仁12 g、酸枣仁30 g、生地黄12 g、熟地黄12 g、麸炒山药12 g、牡丹皮6 g、泽泻9 g、酒萸肉9 g、黄连3 g、肉桂(后下)3 g]

(二)水煎代茶饮

1.属实证者,伴有焦躁不安、易怒、舌红苔黄:竹叶3 g,百合9 g,决明子9 g,炙甘草6 g,夏枯草6 g

2.属虚证者,伴有情绪抑郁、低落、沉默:淮小麦30 g,炙甘草9 g,大枣9 g,淡竹叶3 g

(三)耳穴

耳穴选取心、枕、皮质下、肝、内分泌、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刺,留针20 min。恢复期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