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敛疮剂●内补黄芪汤

2019-12-2 14:55|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21| 评论: 0

摘要: 第三节 补虚敛疮剂 补虚敛疮剂,适用于痈疡溃后,毒邪虽去,但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久不生肌收口之证。代表方如内补黄芪汤。 内补黄芪汤 《外科发挥》 【组成】黄芪盐水拌炒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酒拌 人参 茯苓各一钱( ...

第三节 补虚敛疮剂

补虚敛疮剂,适用于痈疡溃后,毒邪虽去,但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久不生肌收口之证。代表方如内补黄芪汤。

内补黄芪汤

《外科发挥》

【组成】黄芪盐水拌炒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酒拌 人参 茯苓各一钱(9g) 甘草炙炒,三分(4g) 白芍药 远志去心,炒 川芎 官桂 当归酒拌,各五分(6g)

【用法】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补气血,生肌敛疮。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两虚证。痈疽发背,溃后虚羸少气,溃疡作痛,或疮口经久不敛,脓水清稀,倦怠懒言,少食乏味,自汗口干,夜寐不安,间有发热,经久不退,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痈疽发背诸证,乃因痈疽溃后,气血两虚,不能生肌敛疮而成。盖痈疽发背溃后,正气大伤,气血不足,或素体元气亏虚,不能化腐生肌,故疮口久不愈合;气血亏虚,不能托毒化脓,则脓水清稀;气虚阳弱,寒凝血滞,经脉不畅,故痈疽溃处作痛;气血两虚,血虚则气无所依,则发热而经久不退;中气不足,脾胃运化乏力,故倦怠、食少乏味;气虚不能固护肌表,腠理疏松,阴液外泄,则见自汗;气虚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故口干;舌淡,脉细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象。治宜温补气血,生肌敛疮。

【方解】本方乃十全大补汤去白术,加麦门冬、远志而成。方中黄芪善补脾肺之气,生肌敛疮;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二者相合,益气生肌敛疮力著,共为君药。肉桂温阳散寒,通畅气血,合君药则能温补阳气,以鼓舞气血之化生;熟地黄滋养阴血,与黄芪同用,益气养血,以益祛腐生肌、收敛疮口之效,均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行滞通络;麦门冬、白芍滋阴补血,敛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疏泄壅滞而消痈疽,《本草纲目》言其“长肌肉……治一切痈疽”;茯苓健脾泄浊;生姜、大枣调补脾胃,助君药以益中州、促运化。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可温补气血,收敛疮口。

【配伍特点】气血并补,少佐温通,扶正生肌。

【运用】本方为治疗痈疽溃后、气血不足、疮口经久不敛证之常用方。以痈疽发背,溃后虚羸少气力,溃疡作痛,或疮口经久不敛,脓水清稀,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本方为补虚而设,溃后虽气血亏虚但毒邪未尽时切勿使用,以免留邪为患,犯“实实之戒”;疮疡早期、成脓期热毒尚盛者禁用。

【附方】保元大成汤 (《外科正宗》人参 白术 黄芪蜜水拌炒,各二钱(6g) 茯苓 白芍 陈皮 归身 甘草炙 附子 山萸肉 五味子各一钱(3g) 木香 砂仁各五分(1.5g) 水二盅,煨姜三片去皮,大枣三枚,煎八分,食远服。功用:益气温阳,生肌敛疮。主治:气将绝,元阳衰微之溃疡。症见睡卧昏倦,足冷身凉,便溏或秘,胸膈或宽或不宽,食而无味,舌润少津,脉虚细。

【鉴别】内补黄芪汤与保元大成汤均以恢复正气、生肌敛疮为法,皆用于疮疡溃后之邪去正虚,久不收口之证。内补黄芪汤以十全大补汤去白术加麦门冬、远志而成,重在双补气血,主治因气血两虚所致的疮口不愈;保元大成汤以异功散为基础,重在调补脾胃,补气回阳,生肌收口,加附子助阳补火,山萸肉、五味子补益肝肾、收敛疮口,木香、砂仁、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助化生气血,故主治胃气将绝、元阳衰微之痈疡久溃不敛。

【医案举例】一童子腋下患痈,不敛脓清,脉大倦息,懒食少寐,自汗口干。以内补黄芪汤,及豆豉饼灸之,两月而愈。凡疮脓溃而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皆气血俱虚也,非补不可。(《外科发挥》卷一)

方歌】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

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