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饮食● 清热解毒类

2025-10-14 11:54|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64| 评论: 0

摘要: 清热解毒类绿豆【基原】豆科植物绿豆种子。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备用。【异名】又叫青小豆。【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清暑利水。【应用】1. 暑热——绿豆汤:下锅加水,大火一滚 ...
 清热解毒类

绿豆

【基原】豆科植物绿豆种子。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备用。

【异名】又叫青小豆。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暑利水。

【应用】

1. 暑热——绿豆汤: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加丝瓜花煮水,清暑力更强。

2. 消渴,小便如常——绿豆羹:2升绿豆淘净后,水煮烂并将其研细,早晚各服1小盏。

3. 解毒——名医扁鹊提出三豆饮:绿豆为主,配黑大豆、赤小豆。清热解毒。

若为黄药子等植物中毒,可将绿豆砸碎,放入锅中煮二十分钟,取汁服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滑泄者忌食。

【现代研究】

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近年证明能解斑蝥中毒,对敌敌畏、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民间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气体,常服绿豆汤、绿豆甘草汤,有一定防治作用。在中药学中,取绿豆之甘寒、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痈肿疮毒。

【按语】

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传统绿豆制品有绿豆糕、绿豆酒、绿豆粉皮等。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

2.《本草汇言》:“清暑热,解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苦瓜

【基原】为葫芦科攀援植物苦瓜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取近成熟的果实,破成两半,去瓤洗净鲜用。

【异名】又称锦荔枝、癞葡萄、凉瓜、癞瓜、花姑娘、菩达。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脾、胃经。

【功效】清暑涤热,明目,解毒。

【应用】

1. 中暑发热。苦瓜茶:用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接合后,悬挂通风处,阴干后研末,代茶饮。

2. 小儿痢疾。小苦瓜数条,捣烂取汁,和蜜适量,热服12次,取其清热解毒之力。

3. 目赤疼痛。苦瓜散:苦瓜去瓤,晒干研末,每次服5g,灯心草煎汤送服。源于《滇南本草》,焙干防其过于寒凉。

【使用注意】

胃寒体虚者慎用。《滇南本草》:“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故应慎用。作菜时,以色青白,质脆嫩者为宜,并须先切片,略煮,减弱苦味用。”

【现代研究】

含苦瓜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铁、维生素C含量相当高,其中苦瓜苷有降低血糖作用。

【按语】

苦瓜虽味苦,但其清凉,故南人喜食之。可用鲜苦瓜捣汁饮或煎汤服,清热作用更强,亦可作为素有蕴热者的辅助食品。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载:“苦瓜……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瘤如癞及荔枝壳状。……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蔬。”

2.《本草纲目》:“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3.《随息居饮食谱》:“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皆指未熟之瓜。”


苋菜 (李当之《药录》)

【基原】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

【异名】苋。

【性味归经】甘,凉。入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尿,透疹。

【应用】

1.产前后赤白痢:紫菜一握,取汁去滓,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本草纲目》)

2.麻疹不透:红苋菜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3.尿道炎,膀胱炎,小便涩痛:带子及根的苋菜适量,生甘草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慢性腹泻、脾弱便溏者慎服。

【按语】

古代将苋菜分为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马齿苋,统称六苋。六苋均能当蔬菜食用亦能药用。其红苋药用性更好。苋菜的种子含高浓度赖氨酸,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缺陷。对人体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间一向视苋菜为补血佳蔬,故又有“长寿菜”之称。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苋通九窍。其实主青盲明目,而苋字从见。”

2.《本草衍义补遗》:“苋,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者食,易产。”

3.《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祛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黄瓜(《本草拾遗》)

【基原】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异名】王瓜。

【性味归经】甘,寒。入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止渴,利水解毒。

【应用】

1.小儿热痢:嫩黄瓜加蜜食,10余枚可愈。(《海上名方》)

2. 四肢浮肿:老黄瓜皮30g,加水两碗,煎至一碗。每日23次,连续服用;或黄瓜1个破开,以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烂,合并一处,空心食下。(《千金翼方》)

【使用注意】

黄瓜性寒凉,胃寒者多食易腹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作期忌食。

【现代研究】

黄瓜含葡萄糖、半乳糖、精氨酸、核黄素和维生素C等。黄瓜头苦味部为葫芦素ABCD。葫芦素C有抗肿瘤作用,且黄瓜藤有良好的降压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按语】

黄瓜又名胡瓜,为张骞出使西域得以引种,故名。本品生熟均能食用,加醋煮利水性强,与蜜同煮,治下痢。鲜黄瓜中的丙酮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减肥作用。黄瓜汁能舒展皱纹。

【参考文献】

1.《食物与治病》:“黄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热,但多食则易于积热生湿。若患疮疹、脚气和有虚肿者食之易加重病情。小儿多食易生疳虫。”

2.《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3.《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马齿苋(《本草经集注》)

【基原】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异名】马齿草、瓜仁菜、瓜子菜。

【性味归经】酸,寒。入大肠、肝、脾经。

【功效】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

【应用】

1.肠炎痢疾:鲜马齿苋250g,洗净水煮去渣,加入淘净大米500g,继续煮成粥,每日食用2次。(《圣惠方》)

2.尿血:鲜马齿苋60120g,车前草7株,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3.尿道炎:马齿苋6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连续服用。(《家庭食疗手册》)

4.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圣惠方》)

【使用注意】

脾虚便秘者及孕妇禁食,忌与鳖同食。

【按语】

马齿苋可作菜蔬食用。药用对急性肠炎、菌痢、肺病、肠痈、乳疮及产后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肾炎水肿等均有效。

抗菌试验表明,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民间以马齿苋与肉末作馅,包馄饨、饺子食用,能清利肠热,止泻止痢。

【参考文献】

1.《本草经疏》:“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散结,治痈疮疔肿。”

2.《唐本草》:“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小儿尤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