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消导类 白萝卜(《唐本草》)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根。 【异名】萝卜、芦菔、莱菔、温菘、土酥。 【性味归经】辛、甘,凉。入肺、胃经。 【功效】消食化痰,下气宽中。 【应用】 1.反胃吐食:白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2.鼻衄:以白萝卜自然汁和米酒,饮之。(《本草纲目》) 3.食积饱胀:生白萝卜捣汁饮。(《饮食与治病》) 4.咳嗽痰多:消化不良,白萝卜刮丝和面烙饼食之。(《清宫食谱》)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生食。 【按语】 白萝卜品种很多,生吃、熟食都可。其中含有芥子油和淀粉酶,因此有辛辣味,可助消化,增食欲。萝卜中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本品还有止咳化痰作用,对感冒、脑膜炎、白喉等传染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此外还能缓解煤气中毒患者症状。所以适量食萝卜,有利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止带浊,泽胎养血。” 2.《本草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山楂(《本草衍义补遗》) 【基原】为蔷薇料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异名】山里红果、赤枣子。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积,散瘀血,利尿,止泻。 【应用】 1.食肉不消:山楂肉120g,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2.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3.高血压:用山楂干品,制成糖浆,使每毫升糖浆含山楂干品0.65g,并加适量防腐剂,每天服三次,每次20m1,饭后服。有明显降压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及食欲。(《新中医》1976.1) 4.小儿脾虚久泻:取鲜山楂(去皮核)、淮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后蒸熟,压制成小儿爱吃的山楂饼,有健脾醒胃,消胀除积之作用。(《新中医》1978.2) 【使用注意】 凡脾虚胃弱无积滞、气虚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后,令人嘈杂易饥。 【现代研究】 经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明山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和强心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作用。服山楂后,能增加胃中酶类(包括淀粉酶、脂肪分解酶等),促进食物消化。山楂煎剂乙醇浸出物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按语】 山楂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又长于消肉积,体虚而兼有食滞者,山楂应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方妥。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待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属消导之健矣。” 2.《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鸡内金 【基原】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 【异名】又名鸡肫皮、鸡肫内黄皮。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遗溺,化结石。 【应用】 1.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单用此一味,研末服用。 2. 用于遗尿、遗精:鸡内金炒焦研末,早晚以热黄酒半盏冲服。(《吉林中草药》) 3. 用于胆石症、尿路结石:可单用或配伍金钱草同用。 【使用注意】 诸养生不忌。 【按语】 此为健脾养生佳品。适于脾胃薄弱体质以及小儿和无病强身者使用。常用养生方如益脾饼。 麦芽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制成。 【异名】又名大麦檗、麦檗、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下气回乳。 【应用】 1. 用于食积不化等症,尤能消麦面食积:麦芽鸡内金散,取麦芽、鸡内金,炒黄研末,调以白糖,开水送食。 2.麦芽赤豆粥,用于水肿:麦芽、赤小豆、粳米煮粥食用。 3.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所致乳房胀痛:单用即可,用量宜大,如麦芽回乳汤,取麦芽60g炒焦,煮汤食。 【使用注意】 多食消耗元气,催生落胎,回乳断奶,故气虚体弱、孕妇及产妇授乳期不宜食用。 【按语】 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助消化、疏肝气。适于脾胃虚弱体质、肝郁体质者食用。可煮食或炒熟后研末食。常用养生方如麦芽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