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滋阴类 滋阴食物 银耳(《本草再新》) 【基原】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 【异名】白木耳、雪耳。 【性味归经】甘、淡,平。入肺、胃、肾经。 【功效】滋阴润肺。 【应用】 1. 肺阴虚,咳嗽:银耳6g,竹笋6g,淫羊藿3g。先将银耳及竹笋用冷水发胀,取出,加水一小碗及冰糖、猪油适量调和,最后取淫羊藿稍加碎截,置碗中共蒸,服时去淫羊藿、竹笋,银耳连汤内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2.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口渴:干银耳6g,糯米100g,冰糖10g,加水煮粥食用。(《食疗粥谱》) 【使用注意】 风寒咳嗽,湿热生痰和外感口干者忌用。 【现代研究】 银耳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动淋巴细胞,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兴奋骨髓造血机能,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按语】 银耳是一种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一味扶正强壮的良药。本品以黄白色、朵大、光泽肉厚者为佳。对于高血压、血管硬化、便秘、月经过多者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问答》:“治口干肺萎,痰郁咳逆。” 2.《增订伪药条辨》:“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 3.《饮片新参》:“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 白菜(《饮膳正要》)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及其变种山东大白菜、浙江黄芽菜的叶球。 【异名】菘菜。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肠、肝、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除烦,通利肠胃,利尿。 【应用】 1.发热口渴,大小便不利:白菜用开水煮汤食。(《食物与治病》) 2.发背:菘菜汁1000ml,每日服之。(《伤寒类要》) 【使用注意】 气虚胃寒者不宜多食。 【按语】 白菜古称为菘,以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有松之操故名。其性甘淡平和,作菜肴与肉同煮则味美,养胃益人,治疗作用较弱,久食也无明显副反应。 【参考文献】 1.《食疗本草》:“白菜,发诸风冷,有热食之,亦不发病。” 2.《滇南本草》:“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清肺热。” 梨(《名医别录》) 【基原】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 【异名】快果。 【性味归经】甘、微酸,凉。入肺、胃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应用】 1.太阴温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温病条辨》雪梨浆) 2.消渴:香水梨(或江南雪梨,俱可),用蜜熬瓶盛,不时用热水或凉水调服,止嚼梨亦妙。(《普济方》) 3.咳嗽痰多: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本草求原》) 4.小儿心脏风热,昏懵躁闷,不能食: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太平圣惠方》)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及寒嗽忌服。 【按语】 本品可制膏食用。“雪梨膏”即以白梨500g,去皮心,加百合250g,白糖250g拌匀,隔水炖至膏状而成。“秋梨膏”即以本品为主要原料,加白糖、蛋清、蜂蜜以及化痰止咳的中药熬制而成。常服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有显著疗效。常觉口干舌燥者亦宜。 【参考文献】 1.《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2.《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儿疳热及风热昏躁”。 牛乳(《本草经集注》) 【基原】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肺经。 【功效】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 【应用】 1.大病后不足,万病虚劳:黄牛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饥,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千金要方》) 2.反胃:牛乳一盏,韭菜汁60g,用生姜汁15g,和匀温服。(《丹溪心法》)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作泻,中有痰湿积饮者慎用。《本草拾遗》:“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症结。” 【现代研究】 牛乳营养丰富,除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外,尚含泛酸、肌醇、乳清酸。牛乳的蛋白质主要是含磷蛋白质——酪蛋白,也含白蛋白、球蛋白,此三种蛋白质都含全部必需氨基酸。牛乳的脂肪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也含少量胆固醇。 【按语】 牛奶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都低,因此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营养食物,国外有学者认为牛奶具有预防胃癌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日华子本草》:“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2.《本草纲目》:“治反胃,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老人煮粥甚宜。” 鸡蛋(《本草经集注》) 【基原】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 【异名】鸡卵。 【性味归经】蛋清甘,凉。蛋黄甘,平。入心、肾经。 【效用】鸡蛋滋阴润燥,养心安神。蛋清清肺利咽,清热解毒。蛋黄滋阴养血,润燥熄风,健脾和胃。 【应用】 1.产后血晕,身痉直,口角与目外毗向上牵急,不知人:鸡子一枚,去壳分清,以荆芥末6g调服(《本草衍义》)。 2.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补缺肘后方》) 3.小儿惊痫: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普济方》) 4.小儿消化不良:蛋黄油每天5~10m1,分二次服,一疗程4~5天。一般服药1~2天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即明显好转,用药4~5天可全愈。(《中药大辞典》)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多食则令人闷满。 【按语】 鸡蛋是众所周知的营养食品,其所含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而蛋白质中主要为婴幼儿成长需要的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吸收率高。鸡蛋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铁的含量较牛奶丰富,所以是老人、
儿童、孕产妇及病弱患者的理想食物。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鸡子白,解热烦。” 2.《本草纲目》:“鸡蛋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鳗鲡鱼(《名医别录》) 【基原】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或肉。 【异名】白鳝。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脾经。 【功效】补虚羸,祛风湿,杀虫。 【应用】 1.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鳗鲡鱼1000g,治如食法,切作段子,以酒二盏煮,入盐、醋中食之。(《圣惠方》) 2.五痔瘘疮,虫积:鳗鲡鱼一头,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食医心镜》) 3.心痛: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吃一、二枚。(《必效方》) 【使用注意】 病后脾肾虚弱,痰多泄泻者忌服。《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热发病,孕妇及时病忌之。” 【按语】 鳗鱼可作为肺结核病人的保健饮食,例如:以鳗鲡鱼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g,日服2次,或将鳗鱼放清水中煮2~3小时,鳗鲡油就浮在水面,取油冷凝后备用,每服半匙,日二次,食后服亦可。 【参考文献】 《食疗本草》:“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痹。” 鳝鱼(《雷公炮炙论》) 【基原】为鳝科动物黄鳝肉或全体。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脾、肾经。 【功效】祛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止痔血。 【应用】 1.足痿无力:鳝鱼加金针菜共煮。(《山民方食》) 2.内痔出血:鳝鱼煮食。(《便民食疗》) 【使用注意】 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随息居饮食谱》:“时病前后,疟、痢、胀满诸病均大忌。” 【按语】 鳝鱼血外涂治面神经麻痹,左斜涂右,右斜涂左,有一定功效。 【参考文献】 1.《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2.《本草汇》:“治痢疾。” 鳖(《名医别录》) 【基原】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 【异名】水鱼、团鱼、圆鱼、甲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经。 【功效】滋阴,补虚,止泻,截疟。 【应用】 1.鳖肉加冰糖炖服,其脂尤佳。(《本草备要》) 2.久泻久痢:鳖卵煮服。(《医林纂要》) 3.久疟不愈:鳖一个,去肝、肠,用猪油炖,入盐少许服。(《贵州中医验方》) 【使用注意】 脾胃阳虚及孕妇忌服。《随息居饮食谱》:“痰湿盛者忌。” 【按语】 鳖与乌龟齐名,但后者以滋阴、补血、止血、健骨为主,本品则清虚热,通瘀结之功更胜。甲鱼血可治骨结核。 【参考文献】 1.《日用本草》:“补劳伤,壮益气,大补阴之不足。” 2.《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主脱肛、崩带。” 龟肉(《名医别录》) 【基原】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肉。 【异名】金龟、元绪。 【性味归经】咸、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补肾,健骨,降火,止泻。 【应用】 1.虚劳失血咯血,咳嗽寒热:乌龟,煮取肉,和葱、椒、酱、油煮食。(《便民食疗》) 2.痢疾便血:乌龟肉,以沙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普济方》) 3.热气湿痹,腹内急热:龟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为效。(《普济方》) 【使用注意】 胃有寒湿者忌服。 【现代研究】 能抑制肿瘤细胞等,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患有肺结核、便血、咳血、痔疮、经常手足心发热、腿痠脚软、慢性肾炎、肝炎者亦宜食养。 【按语】 龟的腹甲称龟板,为滋阴益肾、养血补心之要药。龟板煎熬成胶,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1.《日用本草》:“大补阴虚,作羹,截久疟不愈。” 2.《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证。” 3.《四川中药志》:“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鸭肉(《名医别录》) 【基原】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 【性味归经】甘、咸,平。入脾、胃、肺、肾经。 【功效】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 【应用】 1.大腹水病:青头雄鸭一只。以水5000m1煮取1000m1,饮尽,厚盖之,取汗佳。(《肘后方》) 2.脾胃虚弱:冬瓜2kg(不去皮),鸭一只(去毛及内脏),瘦猪肉120g,海参、芡实、苡米各30g,莲叶500g,煮鸭至烂,加调料食用。(《补药和补品》) 3.雄鸭一只,去毛及内脏,或加猪蹄或火腿,煮熟后调味食用;或将鸭肉切片,同大米煮粥,调味食用。(《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日用本草》:“肠风下血人不可食。”《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按语】 具有畏寒虚弱症状的人适宜吃鸡肉,如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腹泻下痢,水肿,经血色淡,带下清稀,产后少乳,病后虚弱,神疲乏力,以及阳痿等。而体内有热、有火的人适合吃鸭肉,特别是有低热,虚弱,食少便干,水肿,盗汗,遗精,及女子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之为宜。 【参考文献】 1.《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2.《本草纲目》:“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3.《本草汇言》:“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