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祛暑剂 凡以祛除暑邪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暑剂。属于“八法”中之“清法”。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气通心,暑热伤人常直入气分,导致人体里热亢盛,心神被扰,故见身热、面、心、小便短赤、舌红脉数等症。又因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常兼口渴汗多、体倦少气等症;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故暑病多夹湿邪,兼见胸闷,或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或泄泻,苔白腻;夏月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寒邪侵袭肌表,而伴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等症。故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剂、祛暑利湿剂、祛暑益气剂三类。 在运用祛暑剂时,应注意暑病本证、兼证和主次轻重。单纯中暑受热,治宜清热祛暑,选用苦寒合甘寒的清热之品。暑病夹湿,应酌情在祛暑剂中配伍祛湿之品,若暑重湿轻,则湿易从热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损伤津液;若湿重暑轻,则暑易被湿遏,清热之品不宜过于甘寒,以免阴柔留湿。暑热耗气伤津,治宜祛暑清热、益气养阴,主选甘寒清热养阴或益气、甘酸敛津之品。 复习思考题 1.香薷散、六一散同治暑病夹湿,试从组方分析“治湿”之不同。 2.桂苓甘露散中为何配伍性寒之石膏、寒水石和辛热之官桂? 3.如何理解《内外伤辨惑论》之李氏清暑益气汤治暑?其与王氏清暑益气汤配伍用药有何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