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利湿剂●六一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2019-11-4 14:36|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800| 评论: 0

摘要: 第二节 祛暑利湿剂 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暑夹湿证。代表方如六一散、桂苓甘露散等。 六一散(原名益元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滑石六两(18g)甘草一两(3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9g),加蜜少许,温水 ...

第二节 祛暑利湿剂

 

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暑夹湿证。代表方如六一散、桂苓甘露散等。

 

六一散(原名益元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滑石六两(18g) 甘草(3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9g),加蜜少许,温水调下,或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饮者,新井泉调下亦得;解利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下,每服一盏,葱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七分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9g,包煎,或温开水调下,日服2~3;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之证乃暑热夹湿所致。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气通心,暑热伤人,则见身热、心烦;暑热伤津,则口渴;暑邪夹湿,湿性黏滞,湿聚膀胱,气化不行,故见小便不利;湿邪流注于肠间,则泄泻。暑热宜清,湿邪宜利,“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名医杂著》)

【方解】方中滑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寒能清热,淡能渗利,重能走下,滑能利窍,善清解暑热、通利水道,令暑热水湿从小便而去,故为君药。甘草生用,甘平偏凉,清热泻火,益气和中,与滑石相配,防寒凉伐胃。二药合用,共奏清暑利湿之效。

本方原名益元散,一名天水散,后世通称六一散,即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又标明方药用量之比例,以别于本方加朱砂之益元散。

【配伍特点】甘淡渗利以解暑,药简效专。

【运用】本方为治疗暑湿证之基础方。以身热烦渴,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

【附方】

1.益元散 (《奇效良方》)辰砂三钱(1g) 滑石六两(18g)甘草-(3g)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不拘时,白沸汤调下。功用:清暑利湿,镇心安神。主治:暑湿证。症见烦渴多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便不利。

2.碧玉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滑石六两(18g)甘草-(3g)青黛(9g,原著青黛无用量)研为散,每服三钱(9g),温开水调服,或水煎服。功用:清暑利湿,凉肝解毒。主治:暑湿证兼肝胆郁热,烦渴口苦,目赤咽痛。

3.鸡苏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滑石六两(18g)甘草-(3g)薄荷叶末,一分(6g)同研,每服三钱(9g),温开水调服。功用:清暑利湿,疏风散热。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

【鉴别】六一散、益元散、碧玉散与鸡苏散均用滑石、甘草,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六一散是主治暑湿证之基础方;益元散加辰砂,兼以安神,其清心之功优于六一散;碧玉散加青黛,兼以清肝;鸡苏散加薄荷,兼以疏风散热。

【方论选录】治伤暑感冒,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一切泻痢、淋浊等证属于热者。此解肌行水而为却暑之剂也。滑石气清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能胜热,滑能通窍,淡能利水。加甘草者,和其中,以缓滑石之寒滑,庶滑石之功得以彻表彻里,使邪去而正不伤,故能治如上诸证耳。(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

【医案举例】一孺子,泄泻月余,身热燥渴,嗜饮凉水,强与饮食即恶心呕吐,多方调治不愈。投六一散加山药,一剂,燥渴与泄泻即愈其半。又服一剂,能进饮食,诸病皆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歌】六一滑石同甘草,解肌行水兼清燥,

统治表里及三焦,热渴暑烦泻痢保,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