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 ● 脱证

2021-2-26 10:44|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404| 评论: 0

摘要: 下篇 各论 第一章急危重症 第一节 脱证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急危重症
                          第一节 脱证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脱”之名源自《灵枢·血脉论》篇:“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本病为元气不足,营卫失和,邪毒内侵,或伤津耗液,损精亏血,脱气亡阳,以致五脏败伤,阴枯于下,阳尽于上,上引下竭,阴阳互不相抱,五络俱衰。属急危重症。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考本病救治。
   【病因病机】
   各种疾病危重阶段,或邪毒内侵,内陷营血,或亡血失精,耗气伤阴,致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或“阴阳之气不相维系”,而发脱证。
   1.外中邪毒、虫毒、金创诸如外感风热、暑湿、疫气之邪,以及猝中虫兽邪毒,不仅可因来势迅猛而遏阻阳气,扰乱气机,遏阻血脉,而且可因邪热内盛而耗气、伤津、动血,从而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猝然金创,大出血更可造成阴阳离决之势。
   2.内伤七情与饮食诸如暴怒、惊恐、饱餐、饥饿、酗酒等因素,除了直接迫乱气机之外,还可借助积食、停饮、蓄痰、留瘀而间接加剧气机逆乱之势,均可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因长期内伤与禀赋较弱而形成的气血阴阳虚衰之体质,既易助长外邪而伤正,又易滋生饮、痰、瘀等病理产物而遏阳,从而为酿致脱证创造了条件。
   3.误施汗、吐、下法凡不当用而妄施汗、吐、下三法,可因伤津耗气而促成正气欲脱之势。
总之,阴寒之邪损伤阳气,温热之邪耗伤阴液,皆可致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或维系而发脱证,其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外感多为因实致虚,内伤则可虚中夹实。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疾病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
   2.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或紫赤,语声低弱,息微而促,大汗淋漓,尿少或无尿,舌淡白而干,脉沉细数,甚则猝然昏仆,目合口开,二便自遗,手撒肢冷,脉乳或伏。
   二、证候诊断要点重武意
   1.气脱 神志淡漠声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2.脱 神情恍,面色潮红,口干欲饮,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3.阳脱 神志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甚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三、鉴别诊断要点
   1.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渐次出现,多见于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2.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征。实证居多。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厥、脱可以同时出现。
   3.中风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
   四、相关检查
   常见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脱液时,红细胞比容升高。失血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中心静脉压可降低。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脱证是临床急危重症,应立即进入抢救程序,予吸氧,鼻饲,静脉给药,针灸等综合救治。
   1.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2. 24 小时监测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夹保老的湖
   3.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扩容基础上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辨证救治
   本病属内科急危重症,为气机逆乱,阴阳不相维系或不能顺接之象,多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治疗上应益气回阳救阴,急固其本。
   1.气脱
   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证机概要】真气亏虚,散乱欲脱。【治法】益气固脱。
   【处理】
   (1)方药:独参汤。药用人参,亦可以党参、黄芪代之。9司
   加减法:若喘脱,加五味子;汗漏,加煅龙牡、五味子、黄芪;二便失禁,加附子、肉桂。
   (2)药: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 加人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脉滴注。
   (3)针灸:益气固脱法。针刺关元、内关、气海穴,或加电针刺激(电压6V,频率100次/分钟)。艾灸涌泉穴,每次10分钟。老灾
   (4)其他疗法
   耳针:针刺肾上腺、皮质下、肺,留针 30 分钟。
   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0.5m双侧内关穴注射。
   2.阴脱
   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证机概要】真阴枯竭,虚阳欲脱。
   【治法】救阴固脱。
   【处理】
   (1)方药:生脉散。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
   加减法;虚阳上浮而见潮热、心悸,加生牡蛎、鳖甲、五味子以滋阴摄阳;口干咽燥加石斛、花粉、玄参养阴生津;便秘加麻仁、玄参、生地增液润肠。
   (2)中成药:参麦注射液100ml 加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参附注射液 20ml静脉注射,10~20 分钟后,用参附注射液 100ml 加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
   (3)针灸:救阴扶元。针刺关元、肾俞、三阴交穴,或加电针刺激(电压6V,频率100次/分钟)。艾灸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 10 分钟。
   (4)其他疗法
   耳针:针刺肾上腺、皮质下、肝、肾,留针 30 分钟。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0.5ml 双侧内关穴注射。
   3.阳脱
   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真阳欲脱。
   【治法】回阳救逆。
   【处理】
   (1)方药:参附汤。药用人参、附子。
   加减法:若汗脱不止,加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四肢逆冷,加桂枝、当归;气促,加五味子、黄芪、山萸肉。
   (2)中成药:参注射液20脉射液 100m加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50m加人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中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脉滴注。
   (3)针灸:回阳救逆。针刺关元、内关、肾俞、三阴交穴,或加电针刺激(电压6V、频率 100 次/分钟)。艾灸涌泉穴,每日 1 次,每次 10 分钟。
   (4)其他疗法
   耳针:针刺肾上腺、皮质下、心、肝、肾,留针 30 分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 0.5ml 双侧内关穴注射。
   【综合诊疗】
   1.本病病程中,可因真阴亏少,虚阳上亢,进而引动肝风而出现面色潮红,眩晕头痛,耳鸣,四肢颤动,甚至昏仆,偏瘫,失语,舌红少苔,脉弦细。可以大定风珠治之,药用生龟板、生牡蛎、生鳖甲、芍药、阿胶、生地、五味子、麦冬、甘草、鸡子黄,重用前三味,并酌加钩藤、天麻。
   2.邪毒内陷,血热妄行,清宫不宁,元神不安,证见壮热烦躁,呕、咯、尿血,舌绛,脉数者,应清热解毒,凉血安神,以神犀丹治之。药用水牛角、石菖蒲、黄芪、生地、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花粉、紫草。酌加紫珠草、鲜侧柏、三七凉血止血,远志、合欢花宁心安神。
   3.真阴亏耗,津液虚少,证见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尿少便秘,舌红而干,脉细数者,应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以滋阴生脉散治之。药用麦冬、生地、当归、白芍、甘草、五味子。酌加石斛、花粉、玉竹生津,麻仁润肠。若四肢逆冷,身热面赤,烦躁不宁,脉沉细微,属阴液大亏,真阳欲脱之象,应养阴回阳复脉,以生脉附子汤治之。药用人参、麦冬、甘草、附子、五味子,酌加鳖甲、天冬、女贞子、旱莲草、杜仲、砂仁。
   4. 肾脏真阳衰竭,浊阴上泛,证见面色黧黑,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甚至无尿,舌淡胖,苔水滑,脉沉细微。应温肾泄浊,以济生肾气丸口服,并用生大黄、丹参、青黛、煅龙骨、煅牡蛎煎水保留灌肠。若出现口唇青紫,两目黯黑,舌下络脉迂曲增宽,为瘀血阻络之象,可加丹参、泽兰、全蝎、地龙活血通络。
   5.本病临床危重,应中西医结合救治,如容量复苏、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等;如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当参考相关章节治疗。
   【预防与调护】
   1.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头低脚高位,忌搬动。呕血或咯血者应注意清除口鼻腔血块、分泌物,以防窒息。
   2.神志不清或烦躁者,床边应有专人看护,防止意外伤害。可加下前E
   3. 建立特别护理记录,注意神志、面色、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出汗、二便、舌苔、脉象情况。如无尿,注意膀胱是否充盈。尿潴留者,可予针灸或热敷或点按关元、中极穴。
   4.保持室内安静、通风、温暖。保持皮肤、口腔清洁。肢冷者,可灸关元、三阴交,并按摩四肢。
   5. 脱证纠正后,可予人参养荣汤、归脾汤善后处理。
   二、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给予健脾益气、收敛止血、调补阴阳、清热解毒等法。
   2.调摄情志,疏通气机,避免肝气郁久,化生肝火,动血伤阴。
   3.节制饮食,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以防脾土受损,气血乏源。雅累那吧
   4.年老久病,命火虚少,应避免过劳及寒冷刺激,因劳则耗气,寒则伤阳,终成阳气欲脱之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