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剂●玉屏风散《究原方》

2019-11-12 09:33|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775| 评论: 0

摘要: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15g)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30g) 【用法】上咬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 ...

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15g)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30g)

【用法】上咬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皖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证治机理】《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今卫气虚弱,不得温分肉,充肌肤,则腠理空疏而恶风;卫表不固,开阖失司,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卫气虚弱,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则易于感冒。面色觥白,舌淡,脉浮虚,均为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协黄芪以益气固表实卫,为臣药。二药相合,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风邪不得侵袭。佐以辛润之防风以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本草纲目》曰:“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三药相伍,固卫气,实肌腠,兼疏风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

【配伍特点】甘温为主,辛散为辅,补中有散,散中寓补,相反相成,药简效专。

【运用】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之常用方。以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鉴别】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治表虚自汗。然桂枝汤所治之自汗,病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其云表虚,乃与麻黄汤之表实相对而言。本方证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二者均有汗出恶风,但桂枝汤证当见发热、鼻鸣、身痛等外感症状。

【方论选录】气虚自汗者,此方主之。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于外,津液不得走泄。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之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吴崑《医方考》卷四)

【医案举例】郭绍翁,年四十许,经营米业,劳顿实甚,癸酉秋,患伤风咳嗽,就诊于余,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自汗淋沥。余曰:伤风症也,但脉象极虚,寸口脉应大反小,是内伤而微有外感,若服发散之药,汗必漏而不止,虚阳浮越矣。法宜补益,玉屏风散,二剂而瘳。(一得集》)

【方歌(见当归补血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