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外风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019-12-2 12:24|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792| 评论: 0

摘要: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各5g) 【用法】上细为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g,温酒送服,日服 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5g)

【用法】上细为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g,温酒送服,日服 2~3;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喝斜。

【证治机理】本证系由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太阳外中于风,阳明内蓄痰浊,风痰循经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缓而不用,加之无邪之侧,气血运行通畅,牵引筋肉之缓侧,故见口眼埚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解】方中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走头面,祛风化痰,尤善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僵蚕、全蝎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能化痰,共为臣药。热酒调服,可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以为佐使。诸药合用,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口眼埚斜得以复正,是名“牵正”。

【配伍特点】辛温上行以祛风痰,药简力宏。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以猝然口眼埚斜为辨证要点。本方用药偏于温燥,对风痰阻络偏寒者为宜。方中白附子、全蝎为有毒之品,临证慎酌用量,不宜久服。

【附方】止痉散(《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全蝎 蜈蚣各等分 每服1~1.5g,温开水送服,每日2~4次。功用: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痉厥,四肢抽搐;亦可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

【鉴别】止痉散与牵正散比较,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则止痉之力强,宜于内风之抽搐痉厥;牵正散兼有化痰之功,宜于风痰阻络之口眼喝斜。

【方论选录】夫中风口眼喝斜一证,《金匮》有言“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埚僻不遂”数语,尤注谓其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是以左喝者,邪反在右;右蜗者,邪反在左也。然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则中风一证,无不皆自三阳而来。然二气贯于一身,不必分左血右气。但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缘人之禀赋各有所偏,于是左右不两协其平,偏弊相仍,外邪乘袭而病作矣。此方所治口眼喝斜无他证者,其为风邪在经而无表里之证可知。故以全蝎色青善走者,独人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僵蚕之清虚,能解络中之风。三者皆治风之专药。用酒调服,以行其经。所为同气相求,衰之以属也。(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埚斜疗效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