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化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2019-12-2 14:45|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1308| 评论: 0

摘要: 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风痰证。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9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各6g)白术三钱(18g)甘草五分(3g) 【用法】生姜一片, ...

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风痰证。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9g)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6g) 白术三钱(18g) 甘草五分(3g)

【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治机理】本证多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引动肝风,肝风夹湿痰上扰清窍所致。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清空,故见眩晕、头痛;湿痰内阻,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痰阻气滞,故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弦滑,皆为风痰上扰之征。治宜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方解】本方乃二陈汤去乌梅,加天麻、白术、大枣而成。方中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甘平而润,人肝经,善于平肝息风而止眩晕。二者配伍,长于化痰息风,“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本,与半夏、天麻配伍,加强化痰息风之效,共为臣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佐药。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效。

《医学心悟》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白术减为一钱,且加蔓荆子三钱,虽健脾之力不及本方,但有清利头目之功,主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

【配伍特点】“二陈”治痰之法伍息风之品,肝脾同调而成治风痰之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常用方。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黄柏二分(1g)干姜三分(1g) 天麻 苍术白茯苓黄芪 泽泻人参以上各五分(2.5g)白术炒曲以上各一钱(5g)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蘖皮以上各一钱五分(7.5g)上件吹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带热服。功用:燥湿化痰,益气和胃。主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涌吐不止,眼黑头眩,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鉴别】《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均可健脾祛痰。但前者以化痰息风为重,兼健脾祛湿,为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之剂;后者以补气健脾燥湿为主,兼化痰息风,为治气虚痰厥头痛之专方。

【医案举例】大宗伯董浔老夫人,常眩晕,手指及肢节作胀。脉右寸软弱,关滑,左脉弦长,直上鱼际,两尺皆弱,此亢而不下之脉。《难经》所谓:“木行乘金之候也。总由未生育而肝经之血未破尔。"《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兼有痰火,治当养金平木,培土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正与此对,服两帖而眩晕平。再与六君子汤加天麻、白僵蚕以治其晕,加白芍以泻肝,麦冬、人参以补肺金,麦芽、枳实、神曲、苍术以健脾,使宿痰去而新痰不生。少用黄柏二分为使,引热下行,令不再发。(《孙文垣医案》卷二)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