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 再赋
(一) 百草霜雪死,半天河汉1斜。 竹含轻紫粉,梅发淡红花。 蘸甲2香醪酽3,搔头垢4发华5。 北亭欢宴罢,灯烛夜明沙。 【诗尾有注:官舍有紫竹红梅】 (二) 起自然铜鼎,烹茶滴乳香。 深冬灰正冷,新腊雪须当。 我意空青眼,君才贯众长。 唱酬几百合,衰白荷6相忘。
这两首嵌入体药名诗是时号“三孔”之一的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平仲([1044-1111年],字毅父),在“此前”作过《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后,又再次“新近”写作了春天景致即将到来前后,自己所居的西庵的生活情形诗,以与当时为官节度推官的好友李思中唱和。 一首写:“此时”各种草木都还处于被严霜寒雪冻死的枯槁状态;半空中的似乎连成了一条条流动的河流的星群已经偏斜了。官舍外的竹子带着薄薄的紫色筠粉;梅枝上绽放着淡淡的红色花朵。室内互相敬着香气扑鼻的醪[láo]糟酒,酽[yàn]情畅饮;酒至微醺,唱和时会情急地抓耳挠腮后展现有点不堪的文采。在北边的厅堂宴会欢快完毕时,烛台灯光映照窗纱显示长夜已开始转明。 二首说:起床后,自己燃起铜制鼎炉;煎煮的茶水,滴滴散发出乳汁一般的香气。这小寒至大寒时节,柴灰真正是冷得快;这农历十二月初应该是要下雪的了。我的志向是淡出别人的器重;您的才华博采众人之长项。以诗词相酬答很多很多次了;已到人老体衰、鬓发疏落花白的年纪了,感谢你都还没把我忘却。 该篇是北宋“郎中”陈亚带起的药名诗词风后的应情之作,但是名副其实的嵌入体药名诗,每一句至少都嵌入了一个药名。首诗依次嵌入的为百草霜(即锅底灰)、半天河(亦称上池水。指从天上降下的雨水,积在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竹含(草)、青芝(“轻紫”谐音)、紫粉(即轻粉)、梅花、红花、甲香(亦名水云母、海月、催生子)、头垢、北亭(即硵砂)、盐巴(即食盐。“宴罢”谐音)、灯盏花、夜明砂。次诗依次嵌入的为自然铜、乳香、冬灰(即草木灰)、腊雪、空青、贯众、百合、白荷(即枫荷梨)。 该篇,首诗由“死”这样的衰败起头,写到结尾的“欢”,似纯写景,实际是由景自然过度到情;次诗由“燃”的火热写到“冷”的雪来,再发感慨,还是由景到情。如此,景上有回环,而情上有呼应。让读者还是感受了阵阵的寒意。 此篇,出现顺序上,不论是《全宋诗》里,还是在《清江三孔集》里,都是诗人写了《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后,又“再赋”三次里排在最后的,其后紧接着《送李思中服阕入京》诗。那么笔者推测,这是孔平仲跟李思中诗写“西庵将及春景”的最后一次了,此时他的情状实际应该不是本诗第一首表面所述的“欢宴”,而是第二首所写的“正冷”。他这多少是有点想借好友李思中“服阕入京”,即守丧期满除服后去京城就职时,能帮着陈情而被擢拔入朝大用。
【注解】 1.河汉:指夜晚天空中繁星延绵似乎成了一条条流动的河流,即指天上的银河。亦用来指黄河与汉水的并称。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或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2.蘸甲:不仅是一种古代敬酒礼仪,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代社会中的真诚和敬意。在唐宋时期广泛流行,后来逐渐在汉族中消失,但在部分少数民族(如藏族、土家族)中仍有保留。蘸甲的仪式细节:1)斟满酒:蘸甲时,酒杯需斟满酒,这象征着主人的真诚和待客之道。2)弹酒三次:在某些地区(如西藏),蘸甲后需将酒滴弹向空中三次,分别表示对天、地、神的礼敬。3)饮尽杯中酒:敬酒者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以示诚意。蘸甲它起源于唐代,主要用于表达敬意和畅饮之情。 3.酽[yàn]:指茶、酒等饮料味厚,或指色彩深;形容情感深厚。 形容厉害,剧烈。比喻动作猛重。 4.垢[gòu]:本指尘垢,代表着污浊、秽恶、肮脏的东西;通“诟病”,参见“垢病”、“垢厲”;作动词,指耻辱、蒙羞,这里引申为不堪。 5.发华:展现才华。 6.荷[hè]:感荷,即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或客气。但这里联系上下文,应该是指代“何”,是“哪里”的反问或否定意。
声明:葆尤美著独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