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类食物 蕹菜(《本草拾遗》) 【基原】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 【异名】空心菜、空心苋、蓊菜、瓮菜。 【性味归经】微甘,寒。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 1.妇女白带:鲜蕹菜连根500g,鲜白槿花250g(干品100g),与猪肉或鸡蛋同煮,吃肉喝汤。(《家庭食疗手册》) 2.尿浊便血:鲜蕹菜洗净捣取汁,和适量蜂蜜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3.食物中毒:蕹菜捣汁一大碗,或煎服,解蕈类及野葛中毒。(《食物与治病》) 4.鼻衄: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之。(《岭南采药录》) 【使用注意】 对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按语】 蕹菜可作汤,可煮面,可炒,可开水烫后凉拌,亦可用做泡菜。与猪肉同煮,可使肉色紫,质嫩。蕹菜食用,生熟咸宜,荤素皆美,并且具有多种食疗效能。紫色蕹菜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吃能增进食欲,糖尿病患者较为适合,能清胃肠热,润肠通便,对口臭便秘更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医林纂要》:“介砒中毒,补心血,行水。” 2.《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3.《饮食辨》:“性滑利,能和中解热,大便不快及闭结者宜多食,叶妙于梗。” 刺儿菜(《本草拾遗》) 【基原】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根。 【异名】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膝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50m1,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2.舌上出血,或大衄:刺蓟一握,研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10g。(《圣济总录》) 3.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150g。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按语】 本品干燥后入药。有清热、消炎、止血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故凡有过肝炎、热淋、尿血及其他肝病、尿道疾病者,均可作为菜,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 2.《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祛烦热,生研汁服。” 3.《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猪肠(《食疗本草》) 【基原】猪科动物猪肠脏。 【异名】猪脏。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大肠经。 【功效】润肠,补虚。 【应用】 1. 肠风脏毒:猪大肠一条,入芫荽在内煮食。(《救急方》) 2. 痔瘘下血:猪肠一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填入肠内,两头扎定,米醋煮烂,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前当归酒下。(《奇效食方》猪脏丸) 【使用注意】 外感,脾虚滑泄者忌食。 【按语】 以肠补肠,肠病者宜食。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润肠治燥,调血痢脏毒。” 金针菜(《滇南本草》)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花蕾。 【异名】黄花菜、萱草花、忘忧草。 【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肾经。 【功效】养血止血。 【应用】 1. 血痔:金针菜60g,黄精45g,煎服。(《食物疗法精萃》) 2. 月经少,贫血,胎动不安,老年性头晕,耳鸣,营养不良性水肿:金针菜30~60g炖肉(或鸡)服用。(《云南中草药》) 【使用注意】 食用黄花菜,以加工的干品为好,不要食鲜黄花菜及腐烂变质品,也不要单炒食,以防中毒。 【按语】 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胎动不安。对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常食可清热除烦,令人安睡。 【参考文献】 1. 《日华子本草》:“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2. 《本草纲目》:“甘、微苦微寒,无毒。通结气,利肠胃。” 3. 《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