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食品 人参粥(《食医心鉴》) 【原料】 白米50~100克,人参10克。 【制法】 将人参切成小块,用清水浸泡40分钟,方入沙锅(铝锅)内,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约两小时,再将米洗净放入参汤中煮成粥。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常服有效。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 【应用】 因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所致的饮食不香,腹胀便溏,稍食寒凉则脘腹不适,甚至腹泻者。 【注意事项】 忌铁器,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 补虚正气粥(《圣济总录》) 【原料】 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粳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党参、黄芪浓缩液,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 早晚各服一次,服时可酌加白糖。 【功效】 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 【应用】 内伤劳倦,年老体弱,久病身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脾虚久泄,食欲不振等症。 【注意事项】 连服3~5天后,须间隔2~3天再服。服粥期间忌食萝卜和茶叶。 春盘面 【原料】 白面粉3000克,羊肉100克,羊肚500克,鸡蛋5个,蘑菇200克,韭黄250克,白菜苔500克,生姜、食盐、胡椒粉、料酒、醋各适量。 【制法】 将羊肉、羊肚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蘑菇洗净,一切两块。白菜苔洗净,切段。韭黄洗净,剁碎待用。面粉用水和好,稍稍放置,放入韭黄、食盐,揉成面团,擀薄切成面条。羊肉羊肚方加入生姜、蘑菇,置于武火上烧熟,然后将面条下入,烧开,放入食盐、料酒、醋、胡椒粉即成。 【服法】 可作正餐食用。 【功效】 补中益气。 【应用】 脾胃气虚、营养不良所致的短气、懒言,肢体困倦,身体消瘦等。 人参莲肉汤(《经验良方》) 【原料】 人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30克。 【制法】 将人参、莲子(去心)放入碗中,加洁净水适量泡发,再加入冰糖。将盛药物的碗置于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人参可反复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和水适量,如前法蒸炖。 【服法】 吃莲肉,喝汤,第3次时,同人参一起吃下。早晚各食1次。 【功效】 补气益脾。 【应用】 病后体弱,气虚自汗,食少倦怠,脾虚泄泻等症。 【注意事项】 忌铁器,忌食萝卜和茶。 黄芪汽锅鸡(《随园食单》) 【原料】 嫩母鸡1只,黄芪3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葱、姜各10克,味精、胡椒适量。 【制法】 鸡宰杀后,去毛、爪、内脏,洗净后先入沸水锅内焯致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滤干水待用。黄芪洗净,切成6~7厘米长的段,每段剖成两半,纳入鸡腹内。葱、姜洗净后切好待用。将鸡放入汽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清水、盐,用棉纸封口,上屉用旺火蒸致沸后约2小时,出屉,捡出葱、姜,把黄芪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加胡椒粉调味即可食。 【服法】 可佐餐食用。 【功效】 益气升阳,养血补虚。 【应用】 脾胃食少,气虚乏力,易感冒,血虚眩晕及中气下陷致脱肛、久泻、子宫脱垂等症。亦可作病后体弱及营养不良、贫血、肾炎、脏器下垂患者的保健食品。无病常食,能强身健体,预防感冒。 参考:进补有哪些种类? 进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两大类。细分的话,则有单味补药、补益方剂、补益中成药、单味食补、补粥、补酒、补益药膳等类别。 单味补药系指单味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单独使用即有补益效用。 补益方剂大都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作用可靠,组方严谨,是药补的精华所在,如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生脉散等,适用于单一虚证或两种虚证同时存在者。补益方剂可随各人具体的情况对药物组成进行加减,一般须由医师诊断选方。此外,补益方剂需煎煮后服用。 补益中成药是在补益方剂的基础上,将古今名方制成丸、片、散、膏、丹或糖浆冲剂,便于服用,作用较补益方剂稍缓而持久,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膏、黄芪生脉饮等。 单味食补,补益作用较为明显而专一,且同时兼具药与食的两类作用,为大家所喜用,如鲫鱼、羊肉、鸡等。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补粥是以常见的补益食物或补药与米同煮而成,同样具有药食并用的优点。 补酒是以补药用酒浸泡或酿制而成,对善酒者既能解其酒瘾,又起到补虚强身的功效和行气活血的作用。 补益药膳是用补药与食物同时烹调,不但兼具药食功效,而且由于制作精美、色香味俱全,很受人们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