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的鉴别方法

2020-5-12 15:29| 发布者: 中医世家| 查看: 675|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摘要: 【鉴定中药材名】野菊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l.的干燥头状花序。此花为野生菊花,故名野菊花,简称野菊。   【药材历史考证】菊花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 ...
鉴定中药材】野菊花

野菊花的鉴别方法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l.的干燥头状花序。此花为野生菊花,故名野菊花,简称野菊。

  【药材历史考证】菊花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原无家野之分。后来,《本草经集注》云:“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本草拾遗》谓苦薏曰:“花如菊,茎似马兰,生泽畔,似菊,菊甘而薏苦,语曰:苦如薏是也。”《日华子本草》曰:“菊有两种:花大气香茎紫者为甘菊;花小气烈青茎者小者名野菊,味苦。”《本草衍义》云:“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谓‘菊有黄花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本草纲目》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苦薏,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状,气味苦辛惨烈。”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苦薏”、“野菊”考证,与野菊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茎直立或铺散,有分枝,被疏毛。叶互生,茎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10cm,宽2~7cm,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齿,裂片顶端尖,两面有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15~25mm,常在茎枝顶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草质,边缘宽膜质,顶端钝或圆,外层短,向内渐长。舌状花一层,黄色,舌片长10~13 mm,管状花基部无鳞片。瘦果长1.5~1.8mm,无冠毛。花期6~11月。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多数,外露。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药材显微鉴定】野菊花粉末特征:黄棕色。①花粉粒黄色,类圆形,直径20~33μm,表面有刺,刺长约3.5μm,每裂片4~5刺。②腺毛头部鞋底形,4~6(~8)细胞,两面相对排列,长径35~120μm,短径33~67μm,外被角质层。③T形毛较多,顶端细胞长大,臂一长一短,直径23~50μm,壁稍厚或一边稍厚,基部1~13细胞,其中一个稍膨大或皱缩。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喷洒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2.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4~5滴,加热,显红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滨海盐渍地、田边及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饮片炮制】筛去灰屑,除去杂质。

  【性能功用】苦、辛,微寒。归肝经心经。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内服:9~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