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入门图解

2021-1-26 15:52| 发布者: 中医养生爱好者| 查看: 510| 评论: 0|来自: 搜狐

摘要: 人体的背部有主全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膀胱经,捏脊就是通过刺激和疏通这两条经络,让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的目的。 捏脊的时节 捏脊时孩子身体暴露的面积大,如果操作不当,孩子就很容易受 ...
人体的背部有主全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膀胱经,捏脊就是通过刺激和疏通这两条经络,让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的目的。

捏脊的时节

捏脊时孩子身体暴露的面积大,如果操作不当,孩子就很容易受凉,冬天也可以捏,但一定保证室内温度合适,在二十多度。夏天就可以放心给宝宝捏了,当然也得注意不要空调直吹宝宝。

小儿捏脊入门浅谈

适合的病症:

只要是孩子舌质发红、上火、内热大、脾气急躁、日渴厉害、总想喝冷水或吃冷饮的时候,都可以随时帮孩子按摩,这样可消内热、祛内火。

另外,孩子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用;

还有,那些患有多动症.、易怒.、急躁、不能自控的孩子,捏脊对他们是非常适合的,患这些病时及时疏通背部经络,每周给孩子做2一3次,再配合食疗,多喝水,多排尿,能有效减轻孩子的病情。

小儿捏脊入门浅谈

正确的捏脊过程是这个样的

1、注意室温。捏脊时要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能低于20℃,以免孩子受凉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设备。但是室温也不可过高,以免出汗多而影响操作。夏天空调不要直接吹到宝宝后背。

2、还要注意操作者的手温。干万不能用自己冰凉的手去给孩子做按摩,那样的话,孩子不但不舒服,还会很难受,大大消减了按摩的效果,所以在给孩子按摩前,要先将自己的手搓热或在温水中泡热。

3、在给孩子捏脊前,一定要先修剪自己的指甲,不要戴戒指等装饰物,以免在操作时擦伤孩子的皮肤。

4、孩子刚吃过饭后,不能马上捏脊,否则容易造成呕吐。捏脊的时间在餐后1小时或在孩子睡眠前最好。

5、让孩子在床上趴好,先在孩子的背上涂适量的爽身粉或润滑油,利于按摩,避免损伤皮肤。

6、开始按摩前,应先在孩子的背部轻轻地上下来回摸几遍,让孩子适应一下,放松肌肉,消除紧张。还可以在按摩时讲故事给他听,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尽量让孩子配合好。

7、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小儿捏脊入门浅谈

两种捏脊手法

小儿捏脊入门浅谈

● 拇指在前位捏脊法

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挠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 拇指在后位捏脊法

用拇指的挠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8、分推理气。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至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9、按摩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宝宝哭闹要学会用一些方法转移注意力,实在哭闹厉害就要停止,并安抚好宝宝,日后再说。

怎样轻松找到穴位?

背部的穴位很多,而不同的穴位又能治疗不同脏器的疾病,如从尾骨向上捏时就可以刺激到膀肤俞、小肠俞、关元俞、大肠俞,再往上捏还有肾俞、胃俞、膈俞、肺俞等,这么多的穴位,对不懂中医的家长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怎样才能轻松找准穴位呢?

方法1:

中医有句话叫“不通则痛,痛则为俞”,如果你的孩子哪个脏器有病,当按摩到相应的穴位口寸,孩子就会叫痛。你在给孩子捏脊时,一边捏一边问孩子,这里疼不疼呀,如果孩子说疼,你就记住这个部位,每次捏到这个部位时就要在此处多提捏几下,或在捏完背后,再在此处多按摩一会儿。

小儿捏脊入门浅谈

方法2:

这些穴位与相应的肌器位置几乎是水平的,如:

对应肺、气管的穴位就在两个肩脚之间的区域,经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要多捏这个区域;

对应胃的穴位就在胃的部位反面的脊柱旁,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弱的孩子被捏到这个地方会痛

如果孩子遗尿、肾脏功能虚弱,在相应的腰及腰既椎的这一区域多捏几下就可以了。

捏脊法一般都是用在孩子的保健与慢性病的调理上,如遇到急症,家长还是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等病情稳定了,再用捏脊法帮孩子进行调理、治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