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疾病诊疗
订阅

疾病诊疗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感冒为常见多发病 ... ... .. ...
分类:    2020-4-20 15:57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 ... ... ... ...
分类:    2020-4-19 16:05
阴户玉门
一、阴户 阴户,又名四边。《校注妇人良方》提出:“登厕风人阴户,便成痼疾。”阴户系指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二、玉门 玉门,又名龙门、胞门。根据《脉经》、《诸病源候 ... ...
分类:    2020-4-19 12:43
阴道子门
阴道、子门是女性内生殖器官的一部分。“阴道”一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子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阴道和子门是中医学的解剖术语。 一、阴道 阴道,又称子肠。“阴道”一词最早就是中医学中的固有解剖名称 ...
分类:    2020-4-19 11:43
胞宫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胞宫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胞宫的位置《类经附翼》说: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它位于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 ...
分类:    2020-4-19 10:04
女性的生理特点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特 ...
分类:    2020-4-18 17:44
湿阻
湿阻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 ... ...
分类:    2020-4-18 16:20
痢疾
痢疾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痢疾,古代亦称“肠游”、“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 ... ...
分类:    2020-4-18 10:32
女性的生理基础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胞宫是体现妇女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它与脏腑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 ...
分类:    2020-4-17 17:45
疟疾
第五节 疟疾疟疾由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以南方各省发病较多。中医药对疟 ...
分类:    2020-4-17 16:34
女性的特殊生理
一、月经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它为“月事”、“月水”、“月信”等。明·李时珍说:“女子,阴类也,以血 ...
分类:    2020-4-16 17:46
肺病证
肺病证【主要证候及特征】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故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 ... ...
分类:    2020-4-16 16:41
女性的病理特点病因
病因导致妇女疾病的因素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淫邪因素之中以寒、热、湿为多发;情志因素方面以怒、思、恐为常见;生活因素主要指早婚多产、房事不节、饮食失调、劳逸过度、跌扑损伤等 ... ...
分类:    2020-4-15 20:47
女性的病理特点病机
妇科疾病的病理机转,可以概括三个大方面: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妇科病机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各科病机的不同点,就在于妇科病机必须是损伤冲任(督带)的。 ...
分类:    2020-4-15 17:48
咳嗽
咳嗽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 ... .. ...
分类:    2020-4-15 16:46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